第 17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怕姜萍被坑刘曼妮还主动带着她找人换布票。

    这几年来场里的女工没见过姜晏蔺的家人来看他,也从让人给他带过东西,衣服鞋子都是裁缝铺和鞋店制作的,就连鞋垫是在供销社买的。

    衣服鞋子不会做还能有理由,但鞋垫这种东西村里人家总有一个会做的,不可能花花钱去买,说白了就是不上心,只知道从他这儿拿。

    因而女工们认为姜晏蔺结婚家里也没给置备东西,娶的小媳妇还是村里的,身上穿着宽大的棉袄棉裤好几天没换过,里衣里裤还是临时买棉布做的,可想而知在家里头待遇有多差。

    现在人家要换布置备衣服还是小事,要是被套枕套这些普通人家要攒几年才够,在没有投机倒把的前提下难得遇上一个大主顾自然是有不少女工愿意换的。

    换布票的价钱没有黑市压得低,刘曼妮跟女工们谈好价钱后姜萍换了七张十市尺和五张五市尺,再加上刘曼妮给的布票做五六身衣服都绰绰有余。

    手里攥着一叠布票,姜萍心情颇好,圆溜溜的眼珠子一转,闪烁着狡黠之色。

    她看着刘曼妮,亲昵地叫道:“曼妮。”

    刘曼妮嘴角微抽,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姜萍笑盈盈地挽着她的胳膊,“我能不能到厂里直接买棉布,省得供销社在中间赚差价。”

    刘曼妮还真没见过她这种前脚刚从女工那里换布票立马就打着要在厂里买布的主意的。

    也不能说没有没有这种想法,而是作为厂里的职工参加工作前就受到规定不能用布票在厂里买布以防有人私下偷偷收集布票投机倒把。因而厂里的女工最多将布票或布跟人换成钱或粮油米面什么的,而不能直接在厂里买布。

    不过姜萍不是厂里的职工,而是职工家属,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职工家属不能在厂里买布,但是为了姜晏蔺的工作着想还是去供销社里买布比较妥当。

    姜萍听完后有些无奈,这防止投机倒把的政策可真够严格的,虽然也有人冒险去做,但她暂时不打算这么做。

    现在房子稳了,稍微多花点钱能买到够用的棉布,等以后改革开放有的是机会放开手脚干。

    于是,她也不再打着到工厂买布的想法,去了一趟供销社。

    距离上次来供销社买东西不过两三天时间,供销社的社员对姜萍比较眼熟,毕竟带着她来的是长相俊美、气宇轩昂的姜晏蔺,买棉布直接买了三丈,肥皂一整条,牙粉牙刷两套,出手算是比较阔气。

    因而两个女社员对姜萍还挺客气,“小同志这次来买什么呀?”

    姜萍微微一笑,“买棉布做床套被套,有合适的布料给我爱人做身里衣裤。”

    两名社员对视一眼,做被套可要不少布。

    “我们这儿纯色的棉布主要有白色、灰蓝色、藏青色和红色,碎花的有黑红碎花布,还有淡黄色的格子布,还有不是纯棉的卡其布,如果要的确良最好是每个月月初的时候来抢。”

    姜萍对的确良不感兴趣,这种涤纶的料子虽然不容易皱但不透气,冬天穿着不暖和夏天穿着热,对她而言远不如纯棉的。而且价格贵还要抢,也就这个年代物以稀为贵,不管舒服不舒服有件的确良衬衫穿着在外人看来很体面。

    相比之下姜萍更喜欢棉麻和丝绸,只是现在丝绸难买到,不然做出来的衬衫既舒服又有质感,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比的确良高级多了。

    她买了五丈白棉布、一丈灰蓝布和浅黄格子布,其他的要么颜色要么花色不大喜欢,也不大好搭配。

    买了布后时间还早,姜萍来到裁缝铺取剩下的那套里衣裤,扫了眼墙角的缝纫机有些蠢蠢欲动。

    她想买一台缝纫机琢磨着自己做衣服。

    刘曼妮的条件算是不错了,身上穿的衣服版型不怎么好,或许更应该说是过时。

    这个年代摒弃了旧时代的一切崇尚勤俭朴素,服装颜色和样式都不怎么好看,也就比战争期间好那么一点点。

    姜萍掏钱买了布票又买布,可不想白白浪费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衣服。

    不过眼下她在缝纫上是零基础,也没缝纫机票只能按捺住这个想法。

    算了先找点碎布头练练手,前期画图制版才是最麻烦的事,缝合用针线缝只是要比缝纫机麻烦一点。

    为此姜萍还买了针线顶针和皮尺,先找了条旧毛巾练手。

    虽然没有做过衣服,但小时候衣服破了缝补还是会的,只是缝补得不够平整。

    练了半个小时左右,她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