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对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西河镇杨家村的老于家做了一种新式的犁,叫曲辕犁,听说很是好用,这十里八乡的都到于家去买曲辕犁,听说这种犁一个人就能操纵,小巧方便,比原来的犁便利多了。”

    “曲辕犁?可是这样……”

    曲松林见过曲辕犁,在江南。那里田地狭长窄小,直辕犁不好转弯,就有人改良了犁具,没有想到,在这北方还有人能做出来。

    曲松林按着自己的印象大概画了一下,书童击掌赞道,“就是这样,大人真是大才啊,您都没有见,就知道是什么样!”

    “行了,油嘴滑舌的。”曲松林被书童夸张的表情逗乐了。

    “奴才嘴笨,能逗笑大人也够奴才高兴几天了。”显然,这书童与曲县令关系很好,才能这般玩笑。

    “你刚刚说是哪家?”

    “杨家村于家。”

    “可是做豆腐的于家?”曲松林惊奇道。

    “是啊,大人您怎么知道?”

    “……这曲辕犁,不会又是那于家小娃想到的吧?”

    “大人,什么于家小娃?”

    “就是上次,子彰来的那次……算了,你不知道。”

    曲松林觉得上次自己已经算高看了那个于家小娃,没想到,他还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官也很久没有出巡了,国朝重农,圣上都要行亲耕礼,如今正值春耕,本官也当下乡间亲自考察一番。”

    曲松林这般决定,第二日便带着几个县衙小吏微服出巡。

    他从临近县城的村庄出发,向西河镇巡视,发现靠近西河镇的村子都用上了曲辕犁,有几家合用的,也有自家购买的。这曲辕犁果然方便,在北方这样的大块平原上也能有作为。

    曲松林有些遗憾,自己毕竟不曾亲身经历过农事,也不知一件农具能带来这么多便利,若是早知道,自己定然早日将曲辕犁引进到昌平县。

    “大人,这曲辕犁确实不错,以前要四五个男人才能耕作的田地,如今一人便能耕作,节省出来的人力,又能开垦一些新的田地,长此下去,我昌平县定然物阜民丰,远离饥馁之苦。”县衙的主簿姓林,乃是昌平县当地人,对家乡最是有感情。

    “不错,此物确是济世之物,本官定然会上表朝廷,向其他州县推广此物,你等都有功劳。”

    “大人谬赞了,这都是大人牧民有方。”

    “是啊,此化育之功也,大人有如此功绩,何愁不能更上一层楼啊。”

    这些小吏功名止于秀才,此生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只希望自己的主官前程大好之时,能提点自己一二。

    他们却不知曲松林的想法,他并不想升职回京,只想在外任职,能为生民做一些实事,不负此生抱负。

    况且,“本官只是举人,来昌平县不足三年,便是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顺利升迁的,你们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几人终于巡视到杨家村,刚进村就发现,这杨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曲辕犁,难道每家都买得起?曲松林拦住一个农人,问道,“老伯,这曲辕犁可是你家买来的?”

    “不是,不是,我哪有钱买啊,这是于家借给我们的。”

    “哦,怎么借?”

    “于家是好人啊,于老头看我们没有钱买,就说有需要只管上他家借,只要还的时候没有损坏,便分文不取。”

    “这于家当真这般好心。”有小吏不信。

    当即,有几个农人围上来,七嘴八舌道,“那是当然。”

    “于家人好,不光是曲辕犁,还有豆腐,他们家都想着我们这些乡亲。”

    “于家收我们杨家村的豆子比其他地方还要高一些。”

    “是啊,要不是于家,去年的大豆怕是都贱卖了。”

    “去年,有人倒卖于家豆腐,挣了好多银钱。”

    ……

    曲松林听村民的话,越发好奇了。

    “不知于家在哪里,我们想去看看。”

    “我带你们去,他们家就在那边小山坡下。”

    有好心的村民在前引路,曲松林一路上看到杨家村春耕的景象,似乎比其他村子更多了一份生气。

    于家,虽是农忙时节,但于家雇佣人耕地,一家人都在家做曲辕犁,曲松林到时,看到于家院子里堆得的满满的木料。

    “于家老三,你家有客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