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府学(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初入府学,有两天休息时间,学子可自由安排,或是游览府城,或是熟悉府学的环境于舒文的舍友是方玉林,这是一个容貌清秀的如玉公子,着一袭月白长衫,行走坐立间,别有一番玉树临风的风采。舒文很是羡慕,他想象中的古代君子就是这样的!
居养体移养气,舒文毕竟不是在书香中长大,也没有吃穿不愁养尊处优的贵气,与方玉林这样的大家公子还是有些差距的。
有些仪态是天生的,有些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舒文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完成蜕变。
在舒文打量新室友时,方玉林也在观察着于舒文。这人脸上的笑容真是刺眼……
他比我还要小三岁,便有了如今的名声,若是当年……
若是当年我早早下场,是不是就没有他什么事了!众人传扬的少年神童该是我方玉林才是!
如今人人皆知潞安府少年神童于舒文,十二岁便得了案首,又有谁知我方玉林之名!
这于舒文不过一个农家子,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庶族,有什么资格与我相提并论,居然能踩着我上位!
于舒文并不知方玉林此刻在想什么,不然也就不会只看到他光鲜的一面了。
方玉林现年十五岁,出身书香门第,是家中寄予厚望的长孙。他三岁启蒙,五岁便能写出工整的大字,做出朗朗上口的诗文,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所有人都觉得他必定能够金榜题名,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从没有人能在读书上胜过他。之所以十五岁才下场,便是冲着“小三元”来的。县试案首,府试案首,院试案首并称“小三元”,虽没有“三元及第”、“六元及第”来的震撼,却也是读书人的一大荣誉了。
谁知,却折戟府试,被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学子超过,只得了第二名!
方家人觉得不可置信,方玉林心中却是极度不甘,以前说过的豪言壮语都变成了嘲讽自己的利器,仿佛周围所有的目光都在讥笑着自己。
“所谓神童也不过如此。”
“连一个十二岁的童子都考不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他受不了这样的憋屈,必要在院试中堂堂正正的击败于舒文。
进入府学便是这场比拼的开始,他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府试只是例外,他方玉林才是第一!
方玉林淡淡地和于舒文打过招呼,便回到自己的卧室。于舒文只当自己的新室友脾性冷淡,并没有多想。他没有找虐的癖好,也不会上赶着讨好别人,只是暗自决定与他保持一定距离。
府学这般大,学识渊博之人这般多,于舒文学习还来不及呢,根本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事。
童生进入府学,是没有单独的班级的,都是跟着秀才们一起上课。毕竟考过府试的学子,四书五经都是读熟了的,想来和秀才们学的东西也不差多少……大概!
结果第一堂课舒文就被打脸了,夫子在讲《春秋》,舒文却听不懂!
《春秋》是孔圣人编撰的,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并称五经。是儒家经典,必考内容,所以舒文背的很熟。
但是,夫子在讲课时引用了很多典故,增加了很多后人对《春秋》的解读,将短短一篇文章,掰开揉碎,注入新的观点,从各个角度分析这篇文章。这些舒文却听得很迷糊,知其人不知其所以然,便只能发挥自己前世的技能——做笔记,先记下来,课下再寻找答案。
下课后,舒文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跟着夫子,想请教一些问题。
府学的五经主讲姓廖,学子都称为廖夫子,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留着一绺三寸长的胡子,眼含笑意,看着很是儒雅。
于舒文跟着他一路从课堂走到夫子们的休息室,廖夫子坐下,抿了一口茶,才开口道,“你可是今次府试后新招收的童生?叫什么名字?”
于舒文拱手行礼,“回夫子,学生于舒文。”
廖夫子细细打量面前这个学子,真是年轻啊!
虽说天下之大,人才众多,神童从来不少见,但自己还没有亲眼见过。
古有幼冲之龄便为孔子师的项橐(tuo),有十二岁拜相的甘罗,有七岁称象的曹冲……这十二岁的案首在别的地方也不算罕见,只因潞安府文风不盛,远远比不上江南等地,所以出一个神童才能得这般重视。只希望他能保持这份精进之心,不要为名声所累。
廖夫子:“我讲的内容,听得懂吗?”
于舒文回道:“回夫子,学生听的不是很明白,所以特来向夫子请教。”
廖夫子想起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