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看片被捕(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是放电影的年轻人,又失望地齐刷刷转头回去。有个不耐烦的男人催更:“喂,叫你家男人赶紧进来放电影,老子都等半小时了,冷死老子了。”
女人轰苍蝇一样冲他挥一下手:“急什么急,没看见还有这么多空位。”说完又钻出院子,关紧院门。
杨思情捡一张板凳坐下,手插进袖子里,目力所及之处皆感到新鲜。
她算是看明白了,这是个由夫妻经营的私放违禁电影的小黑作坊。
一个人2毛钱,一晚上算他只能拉10个人,就是2块钱,一个月就是60块,顶普通工人两个月工资,而且还是无本买卖。
她头一转,卧槽,看见那边还摆了张桌子,上头瓜子花生、水果饮料,应有尽有。
仰天长叹。
看来能不能赚钱跟你所处的时代无关,跟你有没有生意头脑和富贵险中求的冒险精神有关。
像她这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找份工作都费劲的,根本不适合自主创业,只适合找个好人家嫁了当姑奶奶走躺赢路线。
这厮终于开窍了!
小院陆续又有几个男女被带进来。
喊开场的人渐多。
现在天冷了,路上人少,小夫妻见实在拉不到更多客人,只好锁上院门,让观众们稍安勿躁,然后年轻人就开始操作放映机播放电影。
电影画面出来。
杨思情一看电影名叫《大白鲨》,哟呵,真是美国大片,她以为对方顶多放一部鬼都没看过的美国电影滥竽充数。
现在这么一看,夫妻俩还真有点门路。
杨思情再次唏嘘地感慨:不是时代不行,是她不行啊。
《大白鲨》是斯皮尔伯格指导的,被后世誉为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她知其大名,不过没看过,兴致勃勃地看起来。
但其他人不干了,一看主角他妈的是一条鱼,观众席中爆出各种不满。
有男同志爆粗口:“艹,怎么是鱼啊,不是说有女人光屁股的画面吗?!”
个别女同志也叽叽歪歪:“就是,不是说有接吻的画面吗?”
观众们发现上当了,嗡嗡嗡的抗议声响成一片。
年轻人火了,压着声音呵斥他们:“再吵吵,再吵吵,再吵吵把雷子(警察)引来了。想看的看,不想看的不给退钱,他奶奶的!”
夫妻俩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丈夫骂完,妻子马上柔和地劝大家安静看电影,里头亲嘴和光屁股的画面都有,都是街里街坊的,我们不骗人。
杨思情感觉这群想看黄片想疯了的人比电影好玩多了,捧腹笑个不停,然后就被点名批评了:“那个小妹不要笑,别影响大家看片。”
两毛钱花都花了,爱看和不爱看的都耐着性子看起来,情绪慢慢的也就被剧情带了进去。
深秋夜幕下的破旧小院,一片人头以相同的角度仰望屏幕中的那条鱼。
幽幽的屏幕光线跟阴间滤镜似的,让每张专注的人脸看起来都像倩女幽魂。
没有杂音,只有嗑瓜子、剥花生的声音。
电影进入高潮,大白鲨张着满口獠牙从大海中突然破水而出。
小院的破门也在此时“嘭”一声巨响,冲进来一群警察:“都抱着头蹲下!”
观众席先是被集体点了一下穴,然后哄一声,慌不择路地推搡逃亡起来。
“一个也不许跑,全部带回派出所!”
但见深秋夜幕下的破旧小院尘土飞扬,撞人的撞人、翻墙的翻墙、警察挥舞着警棍喝骂、女人害怕的哭嚎,兵荒马乱,妙哉妙哉。
杨思情抱着脑袋蹲在地上缩成一团,无数条杂乱的人腿在她惊惧的眼中快速移动,她仍然有些状况外,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峻:
我是看电影赶上扫黄大队了吗?
天呐,什么时代啊,看个惊悚片又不是三级片还要被抓进局子吗?
警察深夜剿匪的浩大声势将整条胡同点燃,各家各户的院门挤着耸动的人头兴奋围观这群偷看电影的人浩浩荡荡地游街过去。
杨思情也臊眉耷眼地走在犯罪团伙里面,并且处于一种晕乎乎的怀疑人生的行尸走肉状态,内心四大皆空,只剩下三大哲学疑问:
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要去哪里?
街道派出所灯火通明,比过大年还热闹。
墙根下蹲着一排犯事男女,每个都垮着脸,像死了爹妈,几个心理脆弱的女同志哭哭啼啼地请求组织宽大处理。
几名警察站在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商量怎么处置他们:
“敢偷看美帝国主义电影,思想意识有问题,必须进行思想改造!”
“明天都绑上了游街。”
“游完街押到大剧院台上批斗。”
“批斗完,全部下放到农村搞建设。”
不知道人民公仆们是随便说说吓唬他们的,还是真的有权利这么处置他们。
杨思情要真被这样处置了,无异于给刘学明瞌睡送枕头。
他正愁怎么堵住杨思情的嘴,好嘛,她自己先把自己给解决了。
杨思情想想不行,不能蹲以待毙。
在警察对他们的口诛笔伐中高高举起手:“报告!”
警察:“说。”
杨思情:“请求警察同志让我给家人打个电话。”
警察:“打,让你家人过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爹妈能教出你这种思想有问题的女娃。”
军院蓝家,蓝巍正跟父亲蓝军坐在沙发上汇报这次去上海出差的心得体会。
电话铃响,他起身去接:“你好。”
“蓝巍,我是杨思情……”
蓝巍阴郁了一天的俊脸绽放出今天的第一抹阳光:“是你啊!你回绍兴了吗?我今天去宾馆……”
“蓝巍,我没回绍兴,现在在某某街道派出所,你能来保我出去吗?”
“……你等着,我马上去!”蓝巍放下话筒就跑去拿外套,急匆匆地边穿边往门外走,“爸,我出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