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国公府门前下马车,元若甫跨过门房。

    旁边小厮笑脸迎上来问候一声,他也不故意给人难堪,转头回了句“辛苦”,其他不多说。

    夕照落日,他主仆二人经过大伯家的院前,听见些低沉的妇人说话声。

    元若甫不觉停住步子,朝院门口多看了两眼。

    按理说堂哥这回县试得了第二,如此大事,要放在寻常人家,多半是要欢天喜地了,可在国公府里,竟然连一盏灯笼都不配挂,冷冷清清的,惹人唏嘘。

    这便是高门对嫡长孙的严苛之处,万事都要争第一。

    正想着,院门推开,从里面出来几抹熟悉的身影。

    素衣罗裙的李氏走在最前,而跟在最后的,正是元若甫的嫡祖母宋氏。

    前几日,嫡祖母让刘嬷嬷送了雪梨,元若甫还记着这份人情,平日难得碰面,今晚遇见了,他自然要循着礼数,跟祖母道声谢。

    谁知他刚一走近,就叫李氏盯上,那妇人的一双眸子瞪圆,眼底写满明晃晃的恨意。

    若不是旁边丫鬟拉住她,恐怕已经冲上来,甩他一耳光。

    “三哥儿?刚散学了吧。”

    宋氏满面笑意的样子,看似和善,却比李氏明面上的恨,更叫元若甫警惕。

    但元若甫面上没显情绪,只顺着宋氏回话。

    随后宋氏又问他,今年的春衣做了没,够不够穿,叫他给赵氏带个话,明日过去主屋挑布料。

    这些关怀,听在不知情人的耳中,当真要以为他祖孙两人相处得多亲密。

    元若甫敛住思绪,谢过宋氏,便向宋氏、李氏告了别,踩着夕阳,往清荷院回去。

    等人走远了,李氏的脾气立刻就压不住,言辞直白地问起婆母:为何要对一个庶出小子那般客气?还要请赵氏来挑布料?用不完,送给丫鬟,都不会给他们家!

    宋氏停下把玩佛珠的手,细眉也拧到一起,觑着李氏,“好好收一收性子吧!”

    李氏顿时哑了口。

    见她冷静了点,宋氏语气稍微一软,听起来和气不少,“显哥儿明日进贡院,盼着他好好发挥吧。既然梦见老三家的要害他,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光明磊落地去赢老三家,不好么?把心思浪费在无用之处,不停败坏国公府的名声,惹老爷生气,往后,我都护不了你们。”

    这回三清庙闹出的荒唐,把元居正气到一整天没吃一口东西,第二日也没上朝,直把宋氏吓了个够呛,赶紧让人送了冰糖和雪梨去清荷院,就想着给大儿子一家好好善后。

    幸好老三家的也算好哄。

    用了一盒冰糖、十个雪梨便哄好了,才没将事情再闹大,终是息事宁人了吧。

    没曾想,才安身了三天,大儿媳李氏又差点犯错。

    宋氏若不是看在元若显的面上,早就想扔下无药可救的李氏不管了。

    “你也学学你二弟妹,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多说一个字,那才是真正聪明的。”

    李氏这边厢倒也认真听完了婆母的训诫,没再回口一句。

    可她自以为的乖巧,依然入不了宋氏的眼。

    只等院门一关,宋氏便长叹一声,与身旁的息嬷嬷感慨。

    大儿媳是指望不上了,一点沉不住气,还老爱抖小机灵,殊不知早被人识破,自己还得意着呢。

    以后她管不动家了,内院事务也决计不能交给李氏,不然会坏了大事的。

    又问息嬷嬷,二儿媳和二哥儿是不是该从娘家回来了。

    息嬷嬷提起,二奶奶传了封信到府上,信里写,下月才能回京,让老夫人不要太惦念。

    “只是,亲家老夫人的身子,怕拖不住了。”

    宋氏听了微怔,“算了,都是个人的命。年前染上伤寒,一去一来的折腾,真走了,也是儿女的福气吧!还耽误了咱二哥儿今年的科考呢……”

    一旁息嬷嬷听了,没再说其他。

    另一边,元若甫赶到清荷院,赵氏又在门前迎接。

    他父亲还没下朝,母子俩边进院子,边聊起他堂哥这次县试第二的事。

    对此,赵氏半点都不能理解,若是元若甫来年县试考到第二,她一定再去三清庙跪上一夜,还要买炮竹,足足放两天。

    元安笑着凑上来,戏说,咱们公子来年可不考第二,大奶奶许是盼不到了!

    三人一阵笑,引得元晴出门来瞧,直问娘和弟弟在笑什么,赵氏不肯说,一手揽住一个,一家三口进去屋门。

    等元父回来一起用完了饭,天色忽然变得阴沉,空气也开始发闷。

    赵氏吩咐丫鬟去院子收晾晒的药材,一时忙忙碌碌的。

    元若甫去书房抄书背书,将近子时才歇了笔。

    他回床头躺下,听着屋顶瓦片滴落雨水的绵密响动,渐渐合上了眼帘。

    都说春雨贵如油,他便在心里祈祷这场雨多下几个时辰。

    夜里醒时,雨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