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屋外,村民们抱着木盆,提着木桶,有些甚至还带着渔网跟捞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满脸的笑容。

    苏糖家没有渔网,只有一个捞网。

    “这捞网还是当年还能随便捞鱼的时候,给你妈买的。”苏阿婆说着家里东西的历史给孩子们听。苏糖边听边点头。

    论理他们联合大队也算是沿海村庄。只是跟大海接壤的地方只有一个小摊。那小摊还不是沙滩,而是石滩。这种情况下,让联合大队以打渔为生就太勉强人了。好在啊,联合大队除了这个小石滩外,其余地方都是山林跟平地。

    虽然有一部土地因为靠海,盐度高不适合种地。但大部分土地是可以正常种植水稻的。而且大队有好些山头。这些山头种植了不少荔枝、龙眼、芒果这样的岭南水果。每年水果丰收的时候,这些水果可以卖给公社收购站,换些钱票回来。

    加上队里还有这个大鱼塘,每年也能送收购站换钱票。

    这一切综合,可以说联合大队不是个穷地方。用村民们的话来说,他们大队的公分可值钱了。

    只是,这样的好地方,跟京城这样的大城市是比不了的。

    ——

    胡华是被上工的钟声给吵醒的。闻了一个晚上的牛屎味,她居然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正睡在牛棚的隔间。

    屋里,梁爱红正在收拾从京城带过来的行李。见女儿从床上坐起身,高兴地说道:“小华,昨晚睡得好吗?妈妈给你准备好了早餐,你起来刷个牙,早点吃完早餐,我们一起去鱼塘那边看看。”

    他们夫妻两人因为忙着工作,女儿从小是由一位远房姑妈带大的。这几年她觉得对女儿很亏心。即使这一次下放,女儿的情绪显得十分暴躁,但他们夫妻都觉得这是因为给孩子突然换环境造成的。毕竟女儿最熟悉的远房姑妈不能随着他们下乡,而且乡下的环境也恶劣。别说是女儿了,就连她今天起来,发现身上起了过敏的红疹。

    大队鱼塘要放水起鱼的事情,他们也是通过侄子胡修民才知道的。按照侄子所说,这个放水起鱼是需要整个大队的壮劳力一起去干活。他们两虽然刚下放到这里,但明天依然要去鱼塘干活。而且,村民干完活可以分鱼。他们这样的成分,能不能分到鱼就看大队长的意思了。

    丈夫在钟声响起之前,已经跟在村民身后前往鱼塘。她因为要等女儿睡醒,就耽搁到现在。

    胡华呆呆地看着母亲嘴巴一张一合。一晚上的时间,足够她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留在京城了。她只能跟着这对便宜父母一起,住在牛棚。现在是75年,按照她的记忆,知识分子平反还需要两三年的功夫。

    想到未来一直要住在这样简陋的地方几年,胡华就觉得老天爷对她太狠了。她的京城四合院,就这样远离了……

    ——

    “注意看好自家孩子!注意看好自家孩子!所有孩子禁止下塘,所有孩子禁止下塘!”

    一小队跟二小队之间的鱼塘,平时这里的人不多,因为鱼塘水多,蚊虫肆虐。但今天,这里一改往日的宁静,整个鱼塘四周都站满了村民。就连鱼塘边上的几棵老桑树,也有胆大的半大孩子,爬到上面,嘚瑟地嘿嘿笑。

    苏糖是跟着父母以及四位哥哥一起过来的。阿公阿婆年纪大,就不凑这个热闹。来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带了个木桶跟一个捞鱼网。

    这会儿,家里的壮劳力季向华同志,已经在记分员那里登记后,拎着一把锄头就下了水渠。水渠那里,已经有不少早来的人,正在挥汗挖水渠。

    这条水渠是联合大队的灌溉水渠。联合大队的田地主要分布在一小队跟二小队外围。两个小队其实是以鱼塘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村庄。

    为了灌溉方便,百年前,这条水渠就已经存在。水渠分别设立在鱼塘东西方向,一共有两个出水口。一个出水口通向一小队所属的田地,另一个出水口通向二小队所属的田地。从地理位置来说,两个小队的田地其实是没有重叠的地方。

    鱼塘的面积大水又深,要捞鱼前就得先把鱼塘的水放掉一些。壮劳力们下水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堵住两个出水口的淤泥全部挖掉。等鱼塘的水从出水口流进水渠,鱼塘水面下降后,这才会进入到正式的捞鱼环节。

    苏糖被妈妈抱着,跟人群站在一起,看着大队上百个壮劳力一起挥动锄头、铁铲。还有一部分想要挣公分的能干女人,在边上用簸箕,把一担又一担的塘泥运送到岸边。

    黑色的淤泥、不断挥动的农具、脸上布满泥点子的老农民、周遭热闹的嘈杂声音、鱼塘泥特有的腥味……这一切一切交织成一幅七十年代特有的农民干活场面。

    这样的场面,让苏糖看完后,感觉到一种震撼。

    这样的场面,是后世那种钢筋水泥、电子产品充斥的生活,永远无法拥有的。

    苏棠再一次觉得这个穿越,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挖淤泥的过程很枯燥、很费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