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进京(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如海这一番话说的可谓十分在理,薛攀也几乎被他说动了,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事儿终究还是不太妥。他现在出去当官,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虽然他能够理解,林如海向他提出这个建议完全是出自好心,而且这位林姑父甚至还贴心地连所有相关的细节都帮他想好了,实在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但凡脑子不是足够清醒的,不说毫不迟疑了,至少也肯定是半推半就地就同意了——有林如海这样的人物亲自帮你筹划铺路,送你直上青云,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那必须愿意啊。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薛攀认真思考了片刻之后,还是感觉,大丈夫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起当官,对他来说,果然还是赚钱更重要。
倒也不是他视名利为粪土,主要是,现在谈这个事儿,还是太早了点儿。
他现在这身体,不过才十一二岁。虽然说,这个年纪入仕的其实也不是没有,他的才能也足够可以胜任这个户部挂职的小官儿,但如此年幼就有了官职总归是凤毛麟角,太过惹人注意了些。
更别说他这几天本就在太子和康师傅那儿得了脸,出了不少风头。若是在这个风口浪尖儿上再弄出“年幼入仕”的爆炸新闻,那肯定会惹来各方注意。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
太早出名,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特别是现在薛家已经不同以往,势力大不如从前,那更是应该低调行事。否则很可能连自保能力都没有,就直接被人灭了。
远的不说,首先“不守孝道”这事儿就肯定会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这其实也是林如海刚刚那番话里给薛攀提点到的——他,薛家长房嫡长子,现在还是在孝期。
算起来薛攀他爹薛老爷去世还不到一个月,可不正是在“孝期”之内。
还是热孝。
古人极其重视孝道,哪怕是已经做了官的人,若是父母去世,也必须“丁忧”。故此论理薛攀肯定是不好这个时候去求官的。
只不过,薛攀此前身为现代社畜,早就见惯了同事们哪怕是直系亲属去世,一般也就只能休一周丧假,所以他也一直都没有特别关注这一点。
实在也是,从穿来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投入到“振兴家族”的事业之中,并没有什么时间为薛老爷的去世难过悲伤。
有薛家马上就要破产这把宝剑悬在头顶,那是真的什么都顾不上的。
何况,薛老爷下葬当天不是就有什么旁支的极品亲戚上门来闹着要“接管”他们家的家产么?
这种家庭,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守孝啊。
薛攀反应过来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不单是他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连薛姨妈和宝钗好像也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当然,悲伤难过还是难免,衣着起居也都十分素净低调,娱乐活动更是全停。
不过除此之外,就都是该干啥干啥了。
薛攀甚至还被太子传召去苏州了一趟——按理说,守孝期间也不能出远门……
行吧,商户人家,原本也无需那么讲究。
但是若是有了官职,就完全不一样了。
到时候,他和薛家所有的一切都会被人用放大镜扒出来看。
过去那些年幼荒唐的纨绔岁月,热孝期间不守规矩到处瞎跑,甚至还入朝为官,在有心人的口中,简直就是“罪不可恕”。
还是稳一手,等他把薛家经营好一点儿、腰杆子硬一点儿再说。
但是吧,被林如海这么一说,薛攀也觉得若是能从皇商做到布政使的话,实在非常带感——布政使,那可是从二品的大员,还不用通过科举考试,只需要靠花钱,咳,不对,是捐钱就可以达到,实在是很令人心动。
而且,根据皇商的运行规则,说是“捐钱”那也不过就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因着内务府买卖人的本钱都是从内务府支领的,只要投资回报率足够高,那完全可以借此大发一笔,用皇帝的钱让自己家跟着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牛人,历史上还真有好几个,比如范老板、胡老板等等,可以说是他们皇商界的榜样。
薛攀也想做这种牛皮哄哄的大商人,有钱又有势,富甲天下。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须得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薛攀想到这里,便就郑重地开口,婉拒了林如海的这个提议。理由也是现成的:
一来是自己现在还在孝期,便就是有林如海之前帮他想的那个什么“夺情”的理由,这个人设终究也还是有些不够完美,那以后要往上走恐怕也会出现些波折。
二来他现在这年纪还是太小了,而且目前最想要做的事情也主要在江南这块儿,故此就只能谢绝了。
林如海深觉可惜,却也没有坚持。毕竟他也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尽孝,在什么时候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