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第42章 大好的日子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杜若歌抱的东西多,有人有意见,语气泛着酸。
“买这么多布,不要钱票呢?”
“现在的小年青,就是不会过日子,哪像我们。”
“镇上不是有布买吗?还特意从县城背回去!我可听说,县城的布料,比镇上的要贵!”
沈兰就说了,“其它县城的并不会贵,县里和镇里都有的那几种布料,县城还便宜那么几分。只是县城有些料子镇上没有,比较精贵。我是做裁缝的,这些布也不都是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别人托我买的。”
有人就说,“我一般就用大队的手工织布。”
沈兰立即跟对方攀谈起来,那人自豪地说他们大队有台织布机,织出来的布,虽然颜色不好看,但是自己大队的人要便宜,而且还不用布票。
边上的人都很是羡慕。
每年大队发的那些布票,仅够做裤衩用的,再多就没有了。遇上家里小子淘气的,就连裤衩都是补丁摞补丁。
如果哪个大队有织布机,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沈兰一打听,那人离大福大队并不远,就是胜利大队的。
回去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两人穿着新衣服,又带回来许多布料,知道他们要结婚了,都跟他们道恭喜。
杜若歌的嘴要咧到耳后,“谢谢谢谢,到时请你们吃糖。”
六月初八,是“沈兰”的生日,十八岁,意味着,达到了结婚年龄。
生日当天,上次她还去了缝纫铺。
下午沈兰就跟着杜若歌去领了证,拿到结婚证的同时,两人领到两斤糖果票。沈兰自己又拿了两斤糖果票出来,去供销社买了四斤糖果。
只要是队上来的小孩子,每人都能分到两粒糖。
谢小强也来凑热闹:“沈兰姨,我可以有吗?”
对于谢小强,沈兰的印象还不错:“当然!”
她拿了糖给谢小强。
谢小强:“沈兰姨,你要幸福,我发现我奶奶老是说你坏话,你要小心她。”
这也算歪脖子树长出好苗子?沈兰挑眉,又把了一把糖给谢小强。
第42章大好的日子
沈兰和杜若歌虽然扯了证,但因为还没办喜酒,两人仍是分开住的。在农村,管你有没有结婚证,别人不会看中,但是你没办酒,那就是没结婚。
考虑到稻谷要成熟,马上要双抢,沈兰和杜若歌也没有拖着,定在六月初十办喜酒。
桌椅条凳,都是从相熟人的人家借来的,甚至是锅碗瓢盆。
大福大队的碗,每一只都在碗底有个字,有些是林,有些是胡,有些是谢,有些是沈……,都是各家的姓。
杜若歌疑惑,问碗底刻上字有什么用,沈安莲告诉他,“农村人每家的碗都不多,遇上办喜事之类的,碗就不够,得从各家借,到时碗混在一起,就可以根据碗底的字判断哪个碗是哪家的了。”
杜若歌恍然大悟。他发现,不仅是碗底刻了字,就是桌子、凳子底下,都用毛笔写了字。
杜若歌一口气买了十斤肉,准备了五个菜,一个辣椒炒肉,一个咸鸭蛋,三个小菜,也算是两荤三素,在大福村,算不错的伙食。此外,每一桌还用小碟子装个十几颗糖果,大概一人能分到两颗,这是别家办喜事没有的。
想想也对,结婚就两斤喜糖的指标,若不是他们自己还有糖果票,也经不起这么造。
杜若歌请了胡队长帮他们主持,胡队长的媳妇张赛兰帮他们接待客人。林婶就是他们的媒人,秋梨妈过来帮着倒茶水,姑姑沈安莲和姑父王老实,作为他们的长辈,管理各种物品,还要负责收礼。
至于掌勺的,有陈雪梅和李娥做饭,林叔烧火,又有几个表哥打下手,就够了。
至于沈文昌两口子和秦小娟,不好意思,他们没有长辈的样,沈兰也不准备把他们当长辈。
至此,诸事安排妥当,只有关于接亲怎么个章程,还有待商量。
胡大队长给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沈兰住出去,住姑姑家,或者就在大福大队找相熟人家住一晚,初十由杜若歌骑单车接回来。
沈兰看着杜若歌笑,“可是杜若歌不会骑单车……到时新娘子骑单车载着新郎官,会不会不好?”
杜若歌很懊恼,早知道做新郎官还得会骑单车,他就算是多摔几次,也得学会骑单车,他咬牙,“我推着你也行,也没有多远。”
好像也行,不过沈兰还是想看看第二个方案再决定。
方案二:“沈兰住家里,杜若歌自己过来。”
沈兰一下子没忍住:“噗嗤!”
方案二怎么这么像是杜若歌在入赘?
系统凑热闹:“启用方案二,可以获得两瓶灵肤水。”
沈兰低声告诉杜若歌,未了,她问:“哥哥,你不介意吧!”
这是沈兰第一次叫哥哥,杜若歌几乎没考虑:“灵肤水多难得,为了灵肤水,我也得不介意!”
沈兰和杜若歌一致说选择方案二。
大家若有所思,沈安莲却觉得很欣慰,杜知青连被人当成入赘的,也不介意,可见对沈兰的真心。
侄女过得幸福,她就放心了。
六月初十,是个大好的日子。每张门上面,都贴上了双喜字。大门外,是杜若歌亲手写的喜帘,每个房间前,也是红通通的对联。就是院门口,也给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