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芦河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是芦河村很需要储备粮食过冬,上河村也需要铁器跟盐,两个村子很可能不再来往。

    芦河村的地势使它比上河村交通更便利,本地有好几个识字的“文化人”,他们是普通村民眼中高贵的智者。

    高谭公国使用的文字一般是用木炭棒划在一种厚纸张上的,在以前的王凯眼中这些文字成串连接起来跟阿拉伯语或者连笔的英语有点相似,但书写方式和文字形状完全不同。

    这文字延续了许多年代,还没完全脱离古老的象形成分,辨认起来其实也非常简单。

    本地的“文化人”其实也是半桶水,没经过真正的科班学习,数字都没学懂,许多时候还在靠炭笔划下一个个圆圈来代表参薯的数量。

    手持炭笔的年轻人衣服比芦河村其他村民都要更加新,他的皮肤也是少有的细腻,跟其他土地里刨食的村民们形成鲜明对比,他得意洋洋抱着自己垫纸的木板在上面写写画画,上河村的大人和小孩都崇敬地望着他,眼里充满羡慕和敬畏。

    王凯上辈子跟对面的书记官交情不错,这会儿见到稚嫩的小伙子也很亲切,强忍住上前攀谈的冲动,只是在书记官视线扫过来的时候微微颔首。

    书记官也注意到了野人群里头唯一穿着“体面”衣服的男孩,那个男孩的衣服怪异的干净,仿佛与其他野人格格不入。

    “那小伙子是谁?”书记官用下巴示意。

    上河村跟他交接参薯的人回头看了一眼,发现书记官在说凯因,露出迟疑的表情:“啊……不能说,不能说。”

    “不能说?”书记官很奇怪:“为什么?”

    交接参薯的人也不说原因,闭着嘴当闷葫芦。小凯因叮嘱过不能说,他就不说。

    这时候上河村的老头正好换完一批货物,带人抬着东西回到上河村的人群里,书记官看到老头走到了那个男孩面前小声说了什么,男孩笑着看了一眼老头,对他赞许地点头,老头高高兴兴继续干活去了。

    书记官一直以为那老头就是野人里的“长老”或者“村长”什么的,没想到那老头会恭恭敬敬向那孩子做汇报……书记官意识到那个看起来低调的男孩恐怕才是这支队伍里头真正的领头人。

    书记官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官迷,心思细腻而且总喜欢疑神疑鬼瞎脑补,王凯只是托老头去问句话,老头问到了,他恭维老头本事大,就被书记官解读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但王凯是故意的。

    他要给书记官留下印象,这样下一次过来芦河村的时候才便于“开展工作”。

    自认为有点文化的人好奇心都重,从其他地方问不到那男孩的来历,书记官百爪挠心,眼看着天色渐晚,他忍不住大着胆子自己过去到野人群里,试着跟那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沟通。

    “你……能……听懂……我吗?”书记官尝试着用他学来的蹩脚野人语。

    那男孩抬抬眼没理他。

    “能……听懂……话吗?”书记官挥着胳膊和手,像一只猴子。

    那男孩笑着动了动嘴唇,声音很小,书记官很仔细才分辨清楚。

    “跟你这种数都不识,在纸板上画圈圈的家伙有什么好说的?”

    书记官如遭雷击,尴尬地站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就算在芦河镇,懂得写字的人也是极少数,书记官身家显赫,是镇里有权势人家的后代,他学识确实不怎么样,可在这芦河村依旧是数一数二,从没有人能够这么直接的揭他老底!

    他连眼前男孩那一口流利的芦河村方言都忽略了,灰溜溜跑回去。

    村里人精打细算换东西花了不少时间,夜幕降临,大家都在篝火边吃东西聊天。其实上河村里的大人也都知道自己带来的参薯只能换到很少的东西,但起码芦河村的人也没把事情做得太绝太夸张,毕竟他们真的需要食物,而得罪上河村会让上河村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都不带参薯过来,芦河村有些人冬天就要饿肚子,甚至是熬不过冬天。

    交易完成,上河村的人也不可能连夜赶路回村,所以就地休息一晚上然后明天大早启程是他们的计划。

    王凯已经好久没有露天席地睡觉了,秋天的冷风吹得人脑门冰凉,面向火堆的那一边还好点,但背后就冷得浑身发抖。

    好在现在他贴近着地面,锻炼异能赋予王凯优秀的大地亲和,靠近岩块砂石和土壤的时候都会有大地属性的魔力持续蓄积在王凯身体里,所以他所感受到的寒冷其实远比其他人要轻微得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