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重骑兵粮草一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朱襄一直有思考,如何快速结束这个乱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今的生产力就约等于种植业的水平,粮食生产的效率。

    只要他能让秦国生产的粮食是他国几倍,秦国就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只是提高了成功率,让秦国在统一战争中减少了一些挫折,还不能让秦国迅速取胜。

    若要秦国快速取胜,需要在军事上也碾压对方。

    论将领,秦国已经独占鳌头。那么朱襄能做的事,就是思想和军械。

    思想即提高士气。如今能提高士气的方式就是奖赏。蔺贽的新田律让上战场的兵卒少了许多后顾之忧,知道自己死后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妻子不会被人侮辱,秦国本来就因军功制强大的士气肯定更上一层楼。

    兵器上,朱襄曾经想过能不能多点一点科技点。

    


    不仅因为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配套,这是相互的。

    他前世的时代就有如小孩抡大锤的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社会变革力量被上层脱离时代的武器所镇压,几乎看不到前进的希望。

    除此之外,朱襄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不会。

    虽然他是农学教授,接受了现代基础科学教育。但就算是农学教授,让他手搓一套工业体系出来,那也是天方夜谭。

    没有科学仪器,就算脑海里有几组化学方程式,他要如何从天然矿物质中提纯想要的材料?

    如果他能做到,武器不能做,但绝对不管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先把化肥工业化生产线手搓一条出来,让全国人民先吃饱肚子,再慢慢思考其他的事。

    朱襄知道在华夏最危难的时机,我们的战士们能在乡间手搓弹药生产线。但知道归知道,他自己不会。

    枪支弹药大炮什么的,他一窍不通。

    一个农学教授,为什么会懂机械,而且还是军事机械。

    朱襄曾经想要试试看。不是为了揠苗助长,而是想做出点现代武器防身。

    很快,他就继续抡着他的大剑锻炼力气了。

    不要为难我空空荡荡的脑子了。告辞!

    跨时代的军械做不了,朱襄就绞尽脑汁思索有什么这个时代的科技能做出来的封建时代大杀器。

    现在战争的机动部队是以战车为主,后来会发展到以骑兵为主。

    特别是重骑兵,几乎就是封建时代的"坦克",所向披靡。

    可以说,一个国家十分能养重骑兵,能养多少重骑兵,在火器发明前,几乎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甚至在现代火药(即黄火|药)发明之前,重骑兵对黑火|药武器也是碾压。

    黑火药武器杀伤力还不如弓|弩,连轻甲都很难破,只是使用难度低,能培养更多的远程兵力。

    清朝乾隆时,擅长骑射的弓兵仍旧比火枪兵强许多,这也是乾隆瞧不起外来火器的原因,并不是他真的睁眼瞎。

    结果现代火|药发明,把所有冷兵器都扫进了垃圾堆。从此战争成了现代工业的比拼,没有工业基础的游牧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所以现在朱襄只要把重骑兵弄出来,在现代火药出现前,华夏的陆军战斗力就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虽然朱襄不知道重骑兵怎么弄,但顾名思义,就是给马和骑兵上铁和皮革混合的重甲。他把思路告诉工匠,工匠会自己试验出来。

    重骑兵相当于封建国家陆地战场的"震慑武器",轻骑兵就是机动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后世战场的主力。

    事实上现在战场上骑兵已经逐渐成了主力。

    朱襄将马镫和马蹄铁交给李牧之后,李牧很快就打造了一支轻骑兵。

    因为李牧在南方,马镫虽然看一眼就能仿造,但现在还未传出去。

    一个小小的部件,没有引起他国的重视。

    只有当李牧把他的轻骑兵拉出去打出一场让天下人永世难忘的战役时,他们可能才会注意到这个小小的马镫。

    现在六国都快忘记李牧是以擅长指挥骑兵闻名,都把李牧当成舟师将军了。

    朱襄陪同王翦选拔了一千人的重骑兵。

    子楚尝试着披甲,然后被压得走不动路,遭遇了朱襄无情地嘲笑。

    子楚怒道:"你试试!我不信你能行!"

    


    朱襄嘲笑道:"我每日都挥动锄头,身体不知道比你强壮多少,你和我比?弱。"

    李冰赶紧把子楚拉住:"算了算了,你何苦和他计较?现在这么多人,太子和长平君打起来了多难看。"

    子楚冷笑:"等我当了秦王,看我怎么收拾你!"

    朱襄乐道:"好啊,我等你当秦王,看你怎么收拾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