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续说:“文工团去我们市特招,我姐姐被选中演话剧了。这么算起来的话,我们家除了我,都进过部队。”王湛掰着指头一个个数:“我妈当年是卫生兵,我爸当年是炊事兵,我哥是野战兵,我姐现在当了文艺兵。”
慕青在旁边问:“那你以后也要去当兵吗?当卫生兵?”
“能当卫生兵也好啊,说不定有上军医大的机会,我其实就想上大学。咱们公社上大学的名额少,今年只有高红姐选上了,但是一直没有后信儿,也不知道事能不能成。我能选上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就更渺茫了。”王湛轻轻叹了口气。
慕青把信扣在腿上,扶住王湛的胳膊,带着上帝视角的自信:“会有机会的,阿湛,我们都会有机会的,相信我。”
算了算,离高考恢复只剩下两年时间,曙光快要出现了。
“大喜事!大喜事!”
“那不是邮差吗?他昨天不是刚来了?”
邮递员在田埂上把自行车瞪得飞快,高喊:“首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红,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高红在那边!”地里的老乡给他指路。
“小心点,别摔了!”
欢呼声淹没乡野,迟到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送到高红的手里。
高红把手上的灰往衣服上蹭了蹭,脸上是无数次期望失望后的平静:“我以为我收不到了。”
“其实信早就到了,但是没寄到咱们县里来,送到市一中去了。市一中清理收发处的时候找到的,昨晚连夜坐车给咱们送来。”
“太好了,我就知道高红姐一定能行!”
“恭喜你啊高红,你可是咱们公社出去的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
慕青和王湛贴着肩膀,用手托住脑袋放在铁锨的杆子上,远远看着,好羡慕啊。
邻近开学,第二天高红就坐着公社派下来的拖拉机进城,转火车上首都去了。
高红走了,她之前负责的事,总要有人担起来。
其中,扫盲班是个美差,能挣到好名声,年底还能在账上加点工分。
这个差事落在谁头上,队里还没决定下来,知青们和几个上过中学的年轻队员私下正为此较着劲。
对于这种事,慕青向来是分给她,她都不想干的。无事一身轻,有时间躺在稻草堆里看星星看月亮不好吗?
但原主父母最近的来信让她的想法有些松动,现在想上大学,只能走和高红一样的路子,被推荐入学。
但推荐也是需要有点名头的,她这样天天摆烂,被推荐了也名不正言不顺啊。
算了算时间,等她往外寄的东西有了结果,这差事估计都快被争得差不多了。
犹豫之际,王湛过来劝她:“你忘了之前,刘能华他们怎么说你了?大伙现在都知道,你在转正期里是工作成绩最好的一个。”
慕青嗤笑:“这俩人还真不是全坏,该夸夸该批评批评。我这工作能力强的名声应该随着八卦远飘千里了吧。”
“而且啊,这种从讨厌你的人嘴里说出来的好话,反而是更可信的。去报个名,让老乡们见识一下慕老师的实力。”王湛是真想让慕青去争这个脸面,乡下人嘴上不忌荤腥,什么妖话都敢传,慕青再不支棱起来,一个月以后她生过三胎的瞎话都能编出来了。
“好,听你的。”慕青想通了就不耽误了,出门找江队长报名去。
这边争着美差,那边也有苦差是没人想应的,比如每周跑一趟孟家庄。
孟江大队,一个是江家屯,在山脚下,另一个是孟家庄,跟江家屯隔了一座山,落在另一座山的山顶上。
孟家庄的年轻人,过去都已经搬下山来,住进了江家屯里。但可能是因为故土难离,还有几户老人说什么也要继续留在那山头上。
孟家庄当年对江家屯有恩,大队里为了照顾那几位老人,哪怕再困难的时候,也尽量不短了他们的吃食。
这两年,几位老人都上了年纪,队里就每周派人过去看看他们。
之前一直是高红跑着去照顾老人们,现在实在没人愿意顶这个差事。队里决定改成两个人一组,年轻的孩子们轮着去孟家庄,去一次的工分按平时的一半记。
王湛是年轻一辈里唯一一个懂医的,之前每个月高红都陪着她跑一趟孟家庄。现在阿湛单出来了,大家因为心疼那少了一半的工分,都怕和她分到一组。
慕青想也没想就站出来要和王湛一组,也只有她是真心不在乎那点工分了。
上次知道大家给她补口粮之后,她把粮换算成钱或者票,挨个还给了帮忙的知青。
这种东西,她最不缺了。
还有一件事,队里前几天牵回来四头小猪仔。
那天傍晚,江队长来知青院叫了那两个爱闹事的男知青出去,回来之后把大家喊到一起。
“养猪是个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咱们队每个人明年能不能吃上肉、能分到多少肉。考虑到刘能华的父亲在肉联厂上班,他也从小在养殖场长大,队里决定安排刘能华去养猪。不过,四头猪他一个人会忙不过来,就让他们两个好朋友一起负责了。猪圈旁边有一间小屋,炕之前就有,你们两个今晚就可以搬过去住着了,大家掌声欢送!”
慕青躲在人群里,猫着腰憋笑,把手拍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