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为什么要选择倭岛呢?(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为什么要选择倭岛呢?面对方国珍的询问,没有人说话。
一方面是不想,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方国珍身上的煞气太重!
整个人像个肉山,一开口说话就很粗。
而且在说话的时候,显得特别凶狠,杀气就从他的话语中弥漫出来。
方国珍举例子,不就是想说他做的没错,倭人就应该死吗?
这种话,让在场的学士、学子谁能接受得了?
方国珍见他们没人说话,有些生气,询问的时候也带着冷意:“怎么?你们是哪的人都不知道吗?”
“……”
在场的学子一听,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浑身打颤。
他们本来就有些畏惧方国珍,而现在他猛地一变脸,在场的学子更害怕了。
或许是察觉出自己说话的语气有问题,方国珍猛地又想起朱瀚在书信中对他的告诫,顿时吓的打了个寒颤。
就算是朱元璋,方国珍都不带这么害怕的,可朱瀚……让方国珍真的害怕。
反正,就心狠手辣这块,方国珍自认为不如朱瀚……让一个国家灭绝,再回想起朱瀚说这句话时的平静,方国珍就觉得不寒而栗。
啪!
方国珍二话不说,直接给自己脸上来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直接把沙启亮等几位学子直接给打懵了,这镇海公是怎么回事?刚刚还杀气腾腾的,怎么突然扇自己巴掌?
难道这是他的特殊嗜好吗?
沙启亮以及他的同窗:这个镇海公脑子有问题。
更有问题的还在后面。
方国珍给自己一巴掌后,刚刚还怒气冲冲的表情消失不见,而是满脸堆笑:“诸位都是读书人,俺老方和粗人呆的时间长,身上都是粗鲁的东西,刚刚吓着各位小哥了,是我该打!该打!”
左右开弓,又给自己的脸上来了两巴掌。
沙启亮:现在的方国珍更让人害怕。
方国珍可不管这些,继续笑着对学生们说道:“你们当中如果有齐鲁人,但凡有距离莱州府近的,都知道倭奴对我们大明做过什么。”
在场的有齐鲁人吗?
没有。
一个学子举起手,弱弱的说道:“之前和我们一起出海的,有几位莱州府的同窗,他们对倭人充满厌恶,说倭人曾经侵犯过他们的家园,这辈子就算是死,也绝不到倭国。”
真有这么回事啊。
沙启亮没想到方国珍说的竟然是真的。
但是,他依旧不理解,认为方国珍做的太过分:“镇海公,那些侵略我大明的倭人,死不足惜,但他们是他们,倭岛的百姓是百姓,无论战争如何残酷,百姓是无辜的啊。”
兴,百姓苦。
亡,百姓亦苦。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相较于大明来说,倭岛人该死,但倭岛也有从未踏出过国门的倭人啊,他们难道也该死?
沙启亮觉得很不应该。
方国珍的想法和沙启亮是一样的,方国珍在当海盗的时候,他的残暴只是想让别人畏惧他,害怕他,让手下不敢背叛他。
但像朱瀚这般,就因为有倭寇在大明烧杀掳掠过,就要把整个国家的人灭亡,方国珍做不到。
朱瀚却敢这么做。
“这学生说的话文绉绉,俺听着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倭人必须死!”
你说的有道理,但我方国珍不想听。
你的道理,大不过朱瀚的命令。
方国珍对沙启亮说道:“大明打下来这么多海外飞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倭岛这般,英王殿下心系百姓,他不会让将领对百姓作恶,但是……倭岛不行。”
方国珍指了指西边,继续道:“倭岛距离咱大明这么近,每天往返倭岛的船只有上百艘,人来人往的……他们难道不知道我在倭岛做了什么吗?可为什么没有人来惩罚我?”
没有人来惩罚你,你就觉得很厉害了吗?
但仔细琢磨一下方国珍说的话,沙启亮觉得有点不对劲,朱瀚保护其他地方的百姓,却偏偏对倭岛上的百姓下死手,这……难道是朱瀚下的命令?
沙启亮感觉不可能!
朱瀚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他善待百姓,而且大公无私,大明从百姓到百官,都对朱瀚非常服气。
朱瀚,就是古今完人!
就是这么一个完人,他怎么可能会对倭国的百姓下手?
“你是说,你在这里做的事情,是英王殿下让你做的?”
沙启亮不相信,瞪大眼睛看着方国珍:“怎么可能!你是在诬陷英王!”
方国珍立刻摇头:“我没说!”
旁边的学子听着方国珍和沙启亮的对话,有点懵……
他们这是在说什么?方国珍在倭岛做的事,和朱瀚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也没弄明白。
方国珍也不会说,但他看出来了,眼前的沙启亮,算是最有能力的那个,这个人应该可以成为自己的帮手。
但是,方国珍并没有直接下命令,因为沙启亮有能力归有能力,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倭岛的生存环境这么差,他承受不了,再有能力也是没用。
……
方国珍见过他们后,并没有再出现,而是让人带着他们在倭岛上转转,这是方国珍的命令,他要让这些学士、学子清醒的认识到,如果留在倭岛,他们要适应在倭岛的生存环境。
很快,三个学子受不了方国珍在倭岛的残暴统治,选择从倭岛离开,沙启亮也想离开,但最后却也坚持了下来。
他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有件事他没有弄明白。
方国珍在倭岛如此肆无忌惮的造杀戮,是得到了朱瀚的命令,还是得到了其他人的默许?
不就是死人吗?
当年在北平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曾远远的看到过,在北平城外的蒙元人大肆杀戮的场景,如今倭岛上的杀戮比他小时候见到的虽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多少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