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大唐武德30又可以叫做大唐武德?女将(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刘仁轨受命为安东镇抚大使,总掌经略东夷战事,兼送新罗王金仁问归国。
而在朝廷正式下诏之前,金仁问曾上表数回请辞王位--涕泪交下表示长兄虽有谋逆大罪,然为弟者,念及孝悌之道不敢夺其位。
直到帝后轮番下诏安抚,金仁问才终于在年后第一场大朝会上叩首道:为臣者忠孝难两全,自以忠为先。
之后新鲜出炉的新罗王,再上奏疏:自己于大唐为官多年,实不舍离。今既不得不为国远行,便欲效大唐镇守边疆将领之例,留嫡长子/长孙于朝中。
姜沃围观了全程:嗯,金国王汉化百分百了。
而就在刘仁轨正式出发前,长安再次收到辽东战报,战乱已平--
果如姜沃在朝上提出的那般,熊津都督王方翼上了长长的亲笔奏疏。前半段为不曾'以我朝文德声教怀柔以服番邦'请罪,后半段则是阐述结果'托二圣之宏威,已将叛军慰抚安顿'。
把王方翼这些客客气气的话翻译下就是:之前没做好思想教育(震慑)工作,以至于新罗还是谋反了。但请二圣放心,已经及时'武力教育'好了!
同时还附带了新罗王的认罪书一封。
说来,金法敏在请罪书上还想狡辩一下,想解释他不是叛唐,而是百济故民先屡屡侵扰新罗的,他是跟大唐报备过才动的手--"
九月曾具录事状发使奏闻",那么为啥大唐没收到他的奏疏呢?大概是"风寒浪急",漂丢了。
且金法敏若只是请罪中夹带私货狡辩也罢了,结果他居然还在信中倒打一耙,把自己的反叛行为归结于别人逼的。
而且归结到了一个没人想到他敢的人:英国公。
没错,金法敏诿过于已然过世的英国公,道数年前英国公在高句丽平叛时征用新罗兵士,只因新罗军队到的晚了一点,英国公就大加斥责,甚为苛刻,且战后居然还不给新罗将士记功。
给金法敏委屈坏了,直接在请罪书上写明'失贵臣(李?)之志后,被百济所僭',又道英国公'谗于圣听'。
并且还告状道:英国公之孙现于安东都护府为官,也总是打压新罗。
好似他的叛唐都是被英国公一家子逼的。
姜沃亲眼膜拜了下这封奏疏--多么标准的请罪书反面教材啊!
你但凡换一个人推诿,或者,英国公还在世的时候弹劾,也不会这么戳皇帝的雷区。
果然,皇帝本来还没有这么恼火(毕竟四夷生乱是常有之事),但见了这封请罪书却是大怒,一面亲自下诏安慰英国公府,一面令刘仁轨速速出发,同时摘掉了金法敏'乐浪郡王'的封号。
而天后则发书于辽东,免王方翼之请罪,道罪臣金法敏,既怀反心早晚必是要反的,朝廷已为新罗选定新王。
又令王方翼将此战有功将士名录整备过后,速速报于京中,好让兵部尽快按功受勋。
毕竟是上元年间第一场战事捷报,早些嘉赏战功,也算是开门红了。
天后在朝上还很欣慰对刘仁轨道:"既如此,刘相此去便以镇抚宣德,重整辽东之序为要。"说来,朝上除了姜沃外,绝大部分人对刘相非要再次亲履辽东,都是有些担忧的。
这是七十五岁啊!能活到这个年纪的,都是'古来稀'。
故而想到辽东叛乱已平,能让刘相少些刀枪箭雨的风险,媚娘甚慰。
但据姜沃看着,刘相倒是没有那么振奋:啊,抢了半日,原来就是换了个地方去干尚书省的工作。
刘相有点郁闷地带着金仁问出发了。
不过接下来,王方翼上的几道请功奏疏,倒是引起了朝堂新一番争议。
因这请功书里面,有两位女子!而且按照王方翼所奏,这两位功劳还都颇高!
且说新罗叛乱之时,李敬业正镇守在安东都护府(平壤),王方翼则守在熊津都督府。
金法敏除了派大军主力攻打百济故地外,还命将领薛乌儒率精兵两万悄悄渡过鸭绿江,去偷袭乌骨城(丹东)--
且说乌骨城正是连接辽东和平壤的咽喉之地,李敬业若不在安东都护府时,就会驻扎在这里。
因此地一旦被占领,就会截断唐军从辽东方面增援百济的要道,而且还能与新罗主力大军前后包抄熊津都督府。
王方翼在听闻新罗亦有精兵攻打乌骨城,而李敬业却不在之时,很是担心了一阵子。李敬业本人倒是毫不担心,还特意从平壤令人送信安慰王都督:"放心,我夫人在乌骨城内。"
王方翼起初都懵了一下:......这有什么可放心的啊!你也知道你家眷还在城内啊!还令人回信给李敬业,让他速速带兵回援。
直到后来看到战报:宁夫人亲擐甲帅众守城,薛乌儒攻城数日,终不能破。
而王方翼报上的第二位有战功的女子,则是任职于倭国都尉府(大唐为管理属国,会在属国设立都尉府),专管银矿事的监银使吴英。
得知新罗叛乱后,她率战船自倭国三津浦出发,然后......吴英并未选择从百济故地登陆,支援唐军。
相反,她经过壹岐、对马,直接抵达了新罗!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