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镇国公主皇帝的两次生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此物,皇帝没见过,这不是他给兄长的。

    "姜卿,这是不是之前袁仙师送给兄长的?"见姜沃进门,皇帝从伏案坐起身,然后自匣中,轻慢取出一物。

    哪怕殿中没有风,此物依旧随着皇帝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响声--

    是一枚竹子做的占风铎,竹片互相碰撞叮铃作响。

    姜沃就跟皇帝解释道,这占风铎可用于风角占,亦是术数五行占的一种,起自殷商,可听风而辨占卜气候。

    皇帝低头望着这枚占风铎,想起了多年前,他看着要去黔州的兄长了无生趣的模样,就去尽力搜罗了诸多玩器,以及花木良种比如葡萄种,一并送给兄长。

    当然,从头到尾,李承乾什么都没有种出来。

    所以......

    皇帝低声道:"所以,兄长最后也留了一件玩器给我吗?"

    他推开窗户,把这枚占风铎挂在窗下的金钩上,风吹过,竹片响动。

    "陛下。"姜沃听了片刻后道:"这不是师父做的占风铎。"

    皇帝闻言回头,奇道:"不是袁仙师还有谁?你送的吗?"

    姜沃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她摇头后轻声道:"这枚占风铎竹片相串的顺序,有两处是反了的。应当是做的人,并不深解风角占,是对着图谱做成。"

    所以,不是任何一位风水术士做的,而是......李承乾自己做的。

    皇帝像是凝固住了一样,良久,才慢慢的转过头去,再次看向窗下挂着的占风铎。

    竹片轻快作响。

    皇帝于那日后,再度病倒。

    直到入冬,方才好些。

    *

    此时姜沃与师父对坐,既说起皇帝的病情,自也不免说起京中朝局。

    先说起的,是一位太子妃。

    不,准确的说,不是一位现太子妃,而是一位废太子妃。

    曾经的太子李承乾的正妃苏氏,实在是个聪明人。

    她曾经在皇室多年,见过这其中君臣父子,更亲自经历过残酷的天家易储争储之事,她很明白帝王之心。

    甭管皇帝对兄长的过世,有多么悲痛和逾礼的追封,苏氏都清醒的很--

    她从不盼着她的孩子,经过这件事,借着帝王的情感,从庶人之子,变成亲王之子,将来好继承爵位。

    相反,她对这件事很是畏惧。

    当今储位之晦暗难明,更胜贞观一朝!

    苏氏这些年避世而过,是希望所有人把她们母子忘记,让他们能够安心的过日子。

    换句话说:活着,平安最重要!

    于是,皇帝虽然下恩旨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归葬昭陵之阙,苏氏却在第一时间就令儿子上书,坚辞承爵之事,连她自己,也辞恒山王妃之诰命。

    一言以蔽之:坚决做庶人白身不动摇。免得有人拿他们孤儿寡母作筏子。

    尤其是多年下来,苏氏也多少明白了些皇帝的性子,才不是先帝一朝,他们都认为的'晋王为人软善仁厚'。

    他的心软,只针对特定的人,而且不往子孙后代覆盖(比如长孙无忌的子孙再有人犯事,皇帝收拾起来丝毫不留情。)

    苏氏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再被牵扯进本朝飘摇不定的储位之中。

    不然,皇帝可能又要'哭着'处置亲属了。

    而苏氏如此避之不及,也足见如今储位有多局势不明,令人揣测。

    尤其是近来恒山王过世一事,更令人心思变一一让太多人想起了,原本已经成为过去,很多年没有人提起的先帝晚年的储位之争。

    而如今,皇帝跟太子一起病着,实在令朝臣们抓瞎:这将来如何是好?

    甚至已经有不少朝臣的目光,开始转移到还未入朝的殷王李旦身上:毕竟比起不爱读书好斗鸡,常被皇帝斥责'玩物丧志'的周王来说,殷王则四平八稳,功课也不错。

    所以......今日的殷王,多像当年的皇帝啊,都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嫡出幼子,说不定储位就是他的呢!

    人心浮动如水,从未停过。

    *

    而这日,不只姜沃跟师父在谈起朝局。

    皇帝亦然。

    崔朝奉诏到紫宸宫时,就见皇帝在案前看一张图,走进才发现,是乾陵之图。

    帝王的陵墓,都是从登基时就开始修的,乾陵早已修缮完备多年。

    听见他进门,皇帝抬起头,还带了一丝笑意:"子梧,你过来看一看。将来陪葬乾陵之坟茔,朕为你选一处离朕近一些的。"

    "陛下。"

    皇帝抬了抬手打断:"总要先预备起来了。"

    "兄长是午后小憩而去,朕或许也是如此。"但逝者可以这样安然而去,眼睛一闭万事不知。

    然如没有安排好一切,生者就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如今这般朝局......"风吹过,窗下占风铎再次咚作响,皇帝听了片刻:"就像这风,从来不停。"

    "朕已经写好了一份遗诏。"以备事发突然。

    "此外,朕还有一个打算。"

    **

    上元三年的十一月,陈州刺史上奏疏,道'凤凰见于宛丘'。

    太史局亦上奏,此乃吉兆--《尚书》与《史记》中皆曾记,舜帝大德,方有:"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更有"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且时有星象,正应'女贵也,可益稷'。

    帝闻之欣然,下诏大赦天下,改上元三年为仪凤元年。

    再诏:加封安定公主,为镇国安定公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