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尽脑汁的科举乡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既然我并不擅长诗赋,而且再努力也难有什么提高,不如老老实实把策论文章好好修饰一下,或许能够将总体成绩拉高一点。至于前边的贴经,应该都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再有什么变化,也只是挖的空更刁钻一点,容易让人有思维误区。”一边喝着粥,常瑜一边想着一会儿的答题思路。

    其实这些思路在常瑜进入考场之前就已经思考过很多次了,不过她这样做能够让自己持续保持思考,避免紧张。

    咚咚咚,三声锣响预示着考场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就要发卷了。此时常瑜的午饭也已经吃完收拾好了,只待拿到卷子开始答题。

    “大晏十年乡试正式发卷,所有考生做好准备!”随着主考官的一声令下,考场的监考官开始挨个给考试们分发试卷。后面跟着考场的小吏,给考生们发放草稿纸。

    常瑜的小隔间在中间的位置,过了一会儿也拿到了自己的卷子。虽然之前就有大体的时间安排,但是真的到考场上,还需要再根据不同试题的难易程度再进行细致的时间安排。

    这次考试的贴经并不是很难,都在常瑜背过的范围里,基本就是国子监主修科目,虽然四门学的学生们还没有讲到那里,但是常瑜的几位老师都已经给她讲过了。

    而贴经考试的模式和国子监入学考试时的贴文差不多,只是名字稍有区别,都是将完整的经典内容挖空,考生来填空。当然了,乡试的难度要比入学考试要难很多,比如入学的空还是按照大家的惯性思维挖的,给上句写下句那种。

    而乡试的空,则有些打破了惯性思维,将一部分句子分割地不太好辨认具体是出自哪部经典了。不过因为常瑜之前就已经做了不少练习,只要她按照记忆里的内容来填,问题就不大。

    于是常瑜先放下了贴经部分,将试卷小心地收好,又拿出了杂文诗赋的卷子。果然她一看到题目内容就头大了,诗的部分是要求考生以花为题,以才为喻做七律诗,而赋的部分则要以器物为题作一赋,以物喻情。

    写花的诗大晏就有许多,可以说是已经被写烂的的主题,而且还要以花喻才,更是大众题材,非常难以写的出彩。加之常瑜本人基本没有多少浪漫细胞,虽然经过了都夫子和纪夫人的不断教育,可还是与本身就有写诗天赋的人差了一大截。

    再说到赋,大晏的赋则要求辞藻华丽,又不失情意,也同样不符合常瑜质朴锐意的风格。不过这次题目要求写物,总体难度倒没有那么高,好歹让常瑜稍微松了一口气。

    总体来说,不管是诗还是赋,常瑜都是短板,这些题目她打算在另外两项内容做的差不多了再搞,能应付上就行了。

    最后常瑜拿出了第三项时务策文的卷子,看着上面的题目,她总算彻底放下心来。今年时务策的题目竟然是关于田垄分割的,而这个题目她早就已经和几位老师琢磨了不止一次,心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写。

    虽然田垄问题是老套内容,但按常大人所说,朝堂最近也一直有所争议,出现在乡试题目自然也能够理解,毕竟时务策时务策,时务自然往往是考场的风向标。

    至于怎么写这篇策文,她一看到题目就有了成算。她之前的第一次中上的考试成绩就来自她的田垄时务策,其他学生写的都是另外平和的主题,唯有她挑了个有争议的,还曾因为行文激进而被上官敏才敏才教育,这波属于赌到题了。

    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想要田地归百姓所有,百姓有田种,朝廷秋季收有税收才是最好的。

    而封建大官僚大地主们,他们把持着许多土地,百姓成为他们的佃农甚至私产,为他们劳动,他们自然希望田地归他们所有,而不是归百姓所有。

    作为一个考生,常瑜他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为了讨好作为官僚地主的考官们而得罪皇帝,也不能为了皇帝而得罪了其他官吏。考生们只能在夹缝中找到一平衡点,既能给皇帝一个立场,表明自己也是为民为公,也得向官吏们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激进分子。

    于是常瑜按着之前她和几位老师打磨的内容,写出了一篇比较中立稍偏于民的策文。其中阐述了常瑜作为读书人,希望民有田,官有利,朝廷有税收的思想和几种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政策假设。

    作为一个只是参加乡试的学生,这些内容就已经足够了,不管是考官甚至是皇帝,都没有人想让乡试的学子能直接给出一个能立刻实施的方案。乡试只是对考生学识才华与政治素养的一种考查,看看他们能否有进一步的可能。

    毕竟在大晏,学子们省试考中进士后还并不能直接做官,得等待铨选,更何况他们现在只是乡试考举人。就常瑜所知,大晏的铨选难度和等待的时间在封建朝代中都算是能排得上号的,他们这些考生离真正的官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是因此,考官们对学子此时的立场也不会看得向其它朝代那么重,毕竟某种程度上,从考生到官员不少人立场还会有所变化。所以,他们此时写的文章偏向皇帝与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