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尽脑汁的科举乡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姓一点反而性价比更高。

    在心中有所分析后,常瑜开始了正式答题。

    她先拿出了贴经,认真地将卷子上的题目答案依次写在草稿纸上,在都写完后,她再将内容重新誊抄在答卷上。毕竟这个考试对卷面要求还是很高的,不允许出现涂抹。

    在大晏,乡试还没有后世朝代那么严格,考官阅卷都是直接阅考生的亲笔卷,对考生的字迹还是要求不低的。只有在省试的时候才会有专人誊抄考生的试卷,以防通过字迹作弊。

    现在常瑜的字迹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虽然还是有些匠气,但好歹有非常擅长书画的兄弟姊帮忙,乍一看还是能入眼。

    于是常瑜贴经的答题过程还算比较顺利,也没有出现卡壳和疏漏,卷面也算工整漂亮。

    等她将答案都誊写完成时,才只用了一个下午和第二天一个上午,她第一个晚上时并没有用木烛熬夜。

    在考场,木烛数量也是有限的,考生用完并不会补发,在某意义上也算是一种时间限制。当然这么做也是怕有些考生完全不睡觉,熬出问题,这都是有前例的,连熬五夜到猝死什么的,让人实在不能小看一些学子的拼命劲儿。

    第二天中午,常瑜拿出了小炉子,又煮了一些米粥,还将碎咸菜和硬胡饼也掰碎一些一起煮了吃,这味道也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现在他们这些考生也顾不得什么食物味道了,能够安全入口不闹肚子就是最好的。

    吃过午饭,常瑜闭目养神躺了一会儿就开始了下一个科目的考试,她拿出了时务策的试卷,开始在草稿上构思文章的结构。

    既然都是大众套路,那也得在套路中写出新意,不能完完全全是老几套。所幸常瑜的知识面非常广,既有这几年在大晏几位夫子的教导和在国子监上的课,还有在现代时积累的各种现代水利农田思想。她的文章在经过不断地打磨后基本已经能够将她的所学所知融会贯通,颇有些旧中取新之意。

    加之她的文笔虽然不太符合大晏偏好的华丽对仗,但带着一些锐意进取、蓬勃向上之感,让人看了心中不觉赞叹,实在是务实又言之有物。

    常瑜这篇策论文章写得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内容又不失新鲜之感。写完之后,她又反复进行了几次检查,确认文章内容没有任何疏漏和不该有的隐喻内涵后,将其誊抄在了答卷上。整个答题过程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没有什么错处。

    答完了时务策文,常瑜的考试时间已经到了第四天,她还有一篇以花喻才的诗和一篇以物喻情的赋没有完成。

    看着摆在按上的卷子,常瑜终于陷入了无奈中。她感觉不管过去多久,自己都难以适应这种非常需要文采的诗赋考试。

    如果是单纯考实用一些的东西,常瑜可以写的非常有条理,就像写论文一样,将自己整理好的内容逐条列举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大晏的诗赋是要求辞藻华丽的,有些人写得还非常浪漫,而常瑜只能按照之前纪夫人给她总结的诗赋特点,一点一点将她能想到的写作素材按照韵脚填到自己的诗赋中。

    在常瑜绞尽脑汁的两天中,她总算是完成了一诗一赋。

    其中的诗是以迎春花喻机敏的人才,像迎春花能最早感知到春天,有些人才能够最早知道世事的变迁。常瑜写完就知道自己的诗离狗屁不通只有一点点距离,只能祈祷阅卷的官员能够理解她的大体思路,不会给她最差的批卷。

    而她写的赋,则是以玉璧喻坚贞之情,虽然同样没有大晏人最爱的华丽,而且内容并不出挑,但好歹也算对仗工整言之有物,常瑜自己估计着虽然难以得到高分,但也不会像诗那样惨烈。

    写完了诗赋,她照旧认认真真地誊写到试卷上,总算是在收卷之前将所有内容都完成了。为了保险起见,常瑜在三项答题都结束后又对试卷进行了仔细的检查,觉得从错别字到思想内涵,都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总算是放下心。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乡试最后一天的下午,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答题已经算结束了,不过基本没有人出考场,大家都会在考官宣布收卷才离场。

    而对于个别还没有答完题的考生而言,他们可以将时间延续到自己所有木烛都烧完,之后不论有没有答完所有题目,他们都必须交卷了。

    “时辰已到,诸位考生等待监考收卷。”随着三声鼓响,主考官宣布了考试的结束。

    常瑜整理好所有卷子就坐在自己的隔间等待收卷,她能听到附近有没有答完题目的考生发出的抽气声,还有答完题的考生收拾东西的窸窸窣窣声。

    “希望我能够一举成功啊,不然等便宜奶奶到了,家里又有得热闹了。”常瑜交完卷子一边拿着东西往外走,一边想着最近要回到京城的常老夫人。

    等老太太回京,定然是不会支持她考科举的,哪怕最后她成了举人,恐怕也得有一番折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