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修)(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正是天色将明的时候,恰逢春雨连绵几日不歇,平京城外官道上的亭子里聚满了躲雨的人,在此处等待城门开启。东边的天际已隐隐有些微光亮,在烟蒙蒙的雨雾里,眼前的一川平芜似乎与远处的春山融为一体。平芜尽处,一道影子在凄蒙的雨雾里缓缓移来,直到行至近处的官道上,才看清是一个手持桐油纸伞的年轻人。
顾准走到亭前,便见里面已经满了,在最外边的几人是进城卖菜的农夫,裤腿上沾满了新鲜的湿泥,而旁边的箩筐里是新鲜的蔬菜。几位农夫见状便将箩筐收了收,给她让出一条路来,顾准向他们颔首致谢,便收了伞走进去。
亭子里生了火堆避寒,此时虽已开春,但这几日春雨不住,气候仍然湿凉。围着火堆的几人看样子像是进城做生意的小商贾,怀里紧紧抱着包袱,见顾准身着一身最普通的青色布衣直裰,便未理会,只顾着团坐取暖,只有稍远处的一位老者向她招了招手:“年轻人,过来坐。”
顾准走过去,顺手把伞靠在柱边,向老者拱手致谢,其后才坐到火堆旁,解下背上的包袱抱在怀里取暖。
老者见她一身书生打扮,便同她闲话:“你也是进京赶考的么?”
顾准点头答道:“正是。”
在最里面忙着温书的几位读书人闻言便抬首望来,片刻之后便开始惊讶世上竟有这么像纸片的人,她瘦得脸上没有肉,罩着一层苍白的薄皮,但一双眉宇极为灵秀,望之如长山远水。
那老者拢了拢胡须,笑道:“巧了,老朽也是。”见顾准面露讶异的神色,那老者便笑道:“老朽从大德十二年中举,至今已有三十三年,期间大德朝五年,至道朝十二年,今朝已有十五年,已经考了——”老者掰起手指头正准备算。
“十一次会试。”顾准拿着竹棍拨着火,顺口说道。
不料,那老者却摆手道:“十次。”
顾准闻言抬首望去,老者的目光注视着火堆,火苗一头窜得比一头高,他沉声道:“景宁六年那次不算。”
顾准怔忡,景宁六年……
当今圣上八岁践祚,先帝留有四位辅臣,以任帝师的内阁首辅曾阅岩为首席辅臣。曾阅岩乃三朝耆臣,为文臣之首,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历侍三朝期间曾多次为春闱出题,朝中文臣近半为其门生,最为人称颂的是至道九年,那年的一甲三人皆是他的门生,时人称其为“梅溪三子”。
景宁六年,曾阅岩再次为春闱出题,监试官[1]为“梅溪三子”之一的顾陶钧,应天卫官员充任的搜检官例行抄检时,发现了上千份的夹带,其中有十六份夹带的文章完全切中试题。因考题泄露,考试暂停,应天卫将涉案十六名考生带回刑部审问,其中十四名考生指认是从另外两名考生处买得此次春闱押题,便找人代写了文章,夹带进入考场备用,未曾想竟真的猜中考题。
而这两名售卖押题的考生皆是顾陶钧的同乡,在严刑拷打之后,供认是通过顾陶钧牵线花重金向曾阅岩购得此次春闱试题,并事先写好文章,修改润色后,再誊抄带入考场,以求一举及第。
两名考生画押后,曾阅岩和顾陶钧立即被捉拿下狱,尚未亲政的景宁帝曾为恩师向翁太后求情,却被斥责禁足,朝堂一时风雨如晦,无人敢为其二人求情。曾阅岩年事已高,经不住严刑拷打,不出七日便暴毙狱中,顾陶钧听闻老师死讯,愤慨朝堂完全为翁氏外戚一族把控,在狱中愤而自缢。
因为此案涉事官员已经死无对证,故而就此匆匆结案,买通曾阅岩和顾陶钧的两名考生被罚充军,其余十四名考生终生禁考。至于春闱,则另改时间,重新出题再考,而当年遴选出的人才不少为官家子弟,因此备受争议,诸多平民贡生又在贡院门口闹了许久,被朝廷出面镇压方才消停。
那场春闱案闹得沸沸扬扬,彻底结束时已是暮春。
顾准感觉肩膀上被人拍了一巴掌,她一脸茫然地抬起头来,侧首看向手还搭在她肩膀上的老者,他急道:“想什么呢,叫你半天都听不见,那竹棍都烧燃起来了。”
顾准这时才回过神来,连忙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急忙将竹棍踩熄,扔到亭外去。
雨势已经减弱了许多,天色缓缓地亮起来,蜿蜒的官道上逐渐多了三五成行的赶路人,城门马上要开了。亭子里躲雨的人踩灭了火堆,各自背起包袱开始赶路。
天色虽已大亮,但天气仍是不好,这春雨停停歇歇地下了一阵,耽搁了城门口检查的进度,五个高大的门道关闭了中间三个,只开了左右两个小门,等着守城士兵检查的百姓自动排成一列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