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诸位贡生纳卷完毕后,受卷官将试卷收齐后便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将试卷上的贡生姓名、籍贯及三代等信息弥封后便交给掌卷官,由掌卷官转送至东阁给读卷官及阁臣详定高下,区分出二、三甲进士试卷,并推选出向景宁帝进读的一甲进士卷。

    初一殿试,初四就要传胪,中间只有两天的时间阅卷和读卷。读卷官及阁臣于初二一早便开始阅卷,夜间也宿在东阁的值房,初三一早起来又接着阅卷,直到中午才阅完一百二十篇策文,从中选出十篇文章准备拿到文华殿向景宁帝进呈,其余四十篇定为上一等,判为二甲,最后剩下的七十篇定为次二等,判为三甲。

    礼部尚书章弘典将挑选出来的十篇策文拢在一处,在案桌上触整齐了,数了一数,正正好好的十份,这才递给翁识舟过目,说道:“是这十份吧?”

    吏部尚书兼内阁首辅周邦佶接过后翻了一翻,确定无误后,又转呈给豫王过目。

    豫王接过后,略略翻了一翻,抬首问道:“方才那篇诸位都说不错,怎么不在这里面?”

    章弘典一头雾水地问道:“殿下说的哪一篇?”

    豫王将手里的试卷放在案桌上,回道:“提议与奚丹互市,用丝帛、茶叶和粮食去交换奚丹的马匹的那篇。”

    章弘典尴尬地轻咳了一声,有些不自然地答道:“原预备着放进来的,翁大人又给剔出去,挪到上一等了。”

    “哦?”豫王目光平静地看向翁识舟,“这是为何?”

    翁识舟心头一沉,扯了扯嘴角,道:“此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想法有些激进,下官以为并不可取。”

    豫王思索了片刻,斟酌道:“两国定下盟约,建立互市,既可使边境百姓免遭离乱之苦,又能壮大我军骑兵。此乃上策,何来激进之说?”

    翁识舟肃然道:“殿下守境多年,岂不知奚丹一向狡诈?先帝朝时,大梁便与奚丹签订和平盟约,奚丹未达约定年限就对我朝频频用兵,才致使边境又陷入离乱将近十余载。与此等毫无信誉的国家建立互市,只会让他们乘机要这要那,稍不如意就蹬鼻子上脸,占尽大梁的便宜。”

    翁识舟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况且,此人后面提到的税务改革之法过于激进了。皇亲国戚庞多,朝廷恩荫无节,财政难以为继,州府下面地主豪强,侵占民田,但突然要收回宗室余田,清仗土地,再行登记造册,又谈何容易?”

    豫王淡哂,转头看向其余几位阁臣,平心气和地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东阁中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豫王有意无意地落在缄默不言的唐维周身上。

    唐维周状似无意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那张试卷他看到第一眼就知道是顾准的,她那笔字承袭了其父一贯的风格,清隽劲瘦,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看来在乔鹤南那里是学到了真本事,没学她老师鬼画符一般的画技,策文写得像模像样。

    他无动于衷地放下了茶杯,实在是让豫王失望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顾准还太年轻,他并不想让她太出风头。

    良久,刻漏房来报已到午时,周邦佶才道:“殿下若是觉得不错,便一同拿上。反正多一张不多,少一张也不少,全都交由皇上定夺。”

    这位天字一号的枢臣都发话了,于是翁识舟也不便再说什么。

    章弘典便从上一等的试卷中翻出顾准的试卷,一并整理好后才递给周邦佶,于是担任读卷官的周邦佶和豫王带着遴选出来的十一篇策文去往文华殿给景宁帝定夺前三甲。

    东阁位于左顺门的南庑房,外庑有走廊,廊道的东北斜对着文华殿,从廊道下来走几十步路就是左顺门。

    春日的阳光一贯温煦,即便是午时也不燥热,照在身上柔软又暖和。

    周邦佶和豫王从廊道上下来,正待穿过左顺门内的广场去往文华殿,左顺门外的御道上忽然传来击掌声,两人循声望去,只见左顺门外进来一辆乘舆,是太后来了。

    周邦佶和豫王对视一眼,不知太后为何驾幸左顺门,但还是立在一旁,等待太后的乘舆缓缓靠近,这才在舆前郑重下拜。

    两名随行的侍女轻轻拨开重重绣帘,乘舆上的宝座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太后端坐其上,目光平稳地望向前方,轻轻抬手叫了一声起,其后竟朝着文华殿去了。

    周邦佶和豫王谢恩站起来,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太后这是打算去文华殿听读卷。他们等太后的乘舆停在文华殿门口,太后下了辇走进文华殿,这才抬步走进文华殿。

    景宁帝午时便先到了文华殿,正端坐于殿内的宝座上,其后设有幄次,太后正端坐于垂帘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