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题不改正就很容易丢分,其实本质上反应出来的是学习习惯不好,内容掌握的不扎实,该引起重视。拿出错题本想把错题都整理起来,发现自己的错题本,是个很厚的线封笔记本,却只记了前四五页,都是比较难的压轴题,不同知识点的题目全都混杂在一起,也没有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
因为懒,那种马虎大意的错都懒得整理;即便是当时没想出来,老师讲了立马就懂了的,也懒得记。只记那些真的很难,自以为值得整理的题目。本质上就是傲慢,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
而且现在再看这些错题,依旧觉得很是陌生,乍一看还是不会做。说明错题整理了之后,根本没有时常翻阅、练习、巩固,只是完成任务心态。
秦以安不禁反思自己这时候的学习态度,可能就是觉得“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了,自我感觉还挺努力的。
但是没有意识到,总结,归纳,反思,再应用,才是学习中更重要的环节。
秦以安很庆幸自己有成年人的眼光和思考,上过更多年的学,还看过一些学习方法的分享,更早的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第三节是物理,物理老师是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上学期的物理老师怀孕了,一直带她们到期末,怀胎9个月还在坚持上课,大家都喜欢她,可惜现在在休产假。
副校长是临时来代课的,讲课一言难尽。可能是脱离一线教学太久了,普通话发音不清,分不清哪是重点,同学们提出疑问他总一副“这有什么好讲的”模样。
这节物理课也是讲评试卷,满分70,秦以安得了56,不高不低。纵观试卷就发现,考场上模棱两可的,现在也还是不会,概念性的东西都答得挺好,但是复杂一点的计算问题就有点抓瞎。
物理老师懒洋洋的问:“填空题有要讲的吗?”
前排有个同学说:“第五题。”
“第五题?第五题不是很简单吗?”物理老师趴在讲台上,也不板书,举着试卷把题目读一遍,“计算这个细线的拉力,很显然,就等于木块的浮力减去重力嘛,直接带公式不就好了。下一个,还有要讲的吗?”
同桌李成峰朝秦以安的试卷上看过来,问:“为啥拉力等于浮力减重力啊?”
秦以安想了下,在同桌试卷上画了个受力分析图。
同桌恍然大悟,“哦哦,我懂了,老师不能讲清楚一点吗?”
秦以安也很头疼,到后面更复杂的题目,老师再祭出“很显然”大法的时候,她也不是很明白了,想尽量跟上老师的思路,但好像听懂了,又没完全懂。
大部分同学都紧锁着眉头,气氛很是压抑。
这样不行啊,这老师讲课也太敷衍了。
第四节是历史,历史老师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讲课像在念诗,还总是喜欢说话说一半,然后手在空中绕个圈,示意同学们补充后面几个字。
这时候如果没人接,老师会停留三秒,然后自己回答了。
这节课讲第一次工业革命。
老师说:“提到革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
下面一片安静。
“辛亥革命,对不对,我们初一就学过的。还有上节课刚刚学过的……”
依旧鸦雀无声。
“法国大革命嘛……”
秦以安感觉没人回答的场面相当尴尬,在老师下一次再提问的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的……”
轻声跟上一句“60年代”。
老师立即喜笑颜开,双手竖起大拇指朝向秦以安,“好,很好哈,说明这位同学预习了。我们同学们就是要提前预习,上课跟着老师的问题,一边回忆一边学习,知识很容易就记住了。”
全班目光都投过来,秦以安尬的脚趾扣地,老师这也太夸张了。
不过老师的话也启发了秦以安,普通学生的学习路径是上课-背书-考试,对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
如果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把学习路径改为预习-检测-巩固-考试,让自己大脑时刻转动起来,不断检索记忆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储存,知识一定可以记得更牢固。
就快下课的时候,班主任幽幽然进了教室,也不打扰大家上课,在前门边上,黑板旁边贴了一张纸,然后又幽幽然的走了。
同学们却是不淡定了,相互间窃窃私语——
“完蛋,成绩出来了。”
“老师们也改的太快了,真烦人,中午我妈问起我该怎么说啊。”
“我倒希望早点出来,早死早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