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因为当今....没儿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624章 因为当今....没儿子!

    为了让众人有个直观的了解,王立冬又让人拿了几簸箕刚采摘下的棉花。

    看着一团团白花花的东西,英国公惊讶道:“这不是白叠子吗?”

    他经常会被当今派出去巡边,所以跑过不少地方,记得有次在西北的时候,有去过一家当地大户的花园,里边就有这种花。

    “英国公真是见多识广。这东西几百年前就被西域商人从天竺带到了我们这,不过一直被当做观赏植物。我也是无意间发现这东西能织布....”王立冬让人拿了各种道具,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展示了棉布的保暖、吸湿、耐热、耐碱等特点。

    “元若,这棉衣真的能和皮袄子一样保暖?”

    “成国公要是不信,穿上试试不就知道了?”

    接过王立冬地上的灰色棉大衣,成国公穿上后没一会儿功夫全身就冒起了汗,摸着厚实的大衣大喜道,“真不比袄子差,而且没什么怪味....好东西。”

    其他的勋贵们见状,也纷纷要了见灰大衣,试穿了一下。

    “元若,这么一件大衣多少钱?”

    “大家身上穿的灰色大衣重4斤,我打算卖1000文,大家觉得这价钱怎么样?”

    “这么便宜?”

    众勋都有些吃惊。

    这么保暖的大衣,他们原本以为最便宜也要两三贯钱。

    这年代,布料非常贵。普通百姓身上一件布衫就要三四百文,冬天的衣服更是贵的吓人。一件杂皮做的冬袄子,低于2贯根本买不到。

    “便宜了,才能让大宋的所有军民买的起。”

    众人想了想,按着当下大宋的收入水平,这么一件大衣,需要小半月的工资,不过对比其他能保暖的冬衣,那真的是良心价了,想来只要口袋有钱,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都会咬牙买一件。

    “有谁知道,咱们大宋现在有多少人口?”

    “前阵子当今问包学士,包学士回答陛下,当今大宋一共有1246万户,2642万口(丁男)。”

    丁男,指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宋朝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成丁后要服徭役、纳人头税。

    众人一算,哪怕一户人家,只按3人计算,整个大宋的人口估摸着也有8000万之多。

    “那每人都买一件棉衣,就是八千万套,折算下来的话就是一亿多贯.....”

    众勋贵被这数字砸的,都有些晕乎乎的,王立冬见状再加了把火,

    “这些年,我派人统计了一下,每人每年大概会买上2件衣服。就算以普通长衫算的话,一年大宋在服饰方面的花费约是4000万贯左右。”

    见几个年岁比较大的勋贵好似有些打飘,王立冬让人送上了糕点和水果,补充点优质蛋白质和葡萄糖。

    “元若,这棉布衣服卖那么便宜,一件的成本是多少?这棉布的生意你打算怎么合作?”

    “我带大家去个地方,看过以后大致就能算出来成本大概是多少了。”

    王立冬带上众勋贵乘着马车,来到了最近的一家棉花种植园,当着众人面收割了十亩的棉花,等称重完毕,不为报数道,“十亩地一共收了4896斤籽棉,平均亩产约490斤,一斤籽棉能出四成左右的棉花,折算下来一亩能产棉花200斤左右。”

    王立冬指着一筐筐的棉花道,“成本除了田地,就是一斤棉花种子加上佃户的工资。”

    众人马上算了下,按着一件大衣4斤重,售价1000文,那一斤棉布的售价就是250文.....

    一亩地的产值就是50000文,约60贯,而种粮食的话,一亩地一年收到的佃租也就一石粮食,折合三四百文。

    两者相差一百多倍....!

    见几个勋贵偷偷往口袋里塞籽棉...王立冬大气的一挥手...拉着众人回了四海商社,然后递上了一份合作计划书。

    合作方式不复杂,大家掏钱集资成立一家棉花商社,然后买地种棉花,办棉布纺织厂。

    预计集资1000万贯,其中600万贯用来购买田庄,按着当下的地价,差不多能买到200万亩,剩下的400万贯将会建立4座棉布纺织厂。

    众人马上心算了一下,200斤左右的亩产,200万亩农田,每年将会产出4亿斤棉花,那么一年的收成将会有.....1.25亿贯!

    就是久经沙场的英国公,都忍不住要了半只西瓜,等吃了几口后,道,“元若,4亿斤,能卖完吗?”

    王立冬笑道:“大家可别忘了,咱们的棉布不仅可以卖给大宋的军民,也能卖给别国的百姓。

    辽国人口差不多有千万,西夏差不多有350万,大理300万.....扶桑差不多500万人,就这附近的几个国家,加一起就有3000万人....我记得前几年遇到一个大海商,他说天竺那边人口差不多有五六千万,还有大食国,塞尔柱等人口都有好几千万.....”

    “200万亩地好像少了点哈...”

    “大家可别忘了,这棉布的衣服比麻布衣服要便宜一半,那每年可能就会比以前多买上一两件...4亿斤说不定连咱们大宋自己都不够....”

    “元若,要不再多买点地?”

    “这事我已经做了计划,大家把合作计划书翻到最后两页....”

    众人翻开看了下,有写了如果销售达到相应的数量,就会启动增产扩产的计划....

    再和众勋贵们聊了小半时辰,王立冬把该说的都说清楚后,就宣布散会。

    涉及上亿贯的大生意,不可能当天就做决定。

    大家各回各家,然后该找谁商量就找谁商量去。

    他也给了时间限制,十天内,把相应的份子钱送到四海商社....过了十天,还不交钱的,就做自动放弃。

    等送走所有勋贵后,王立冬看了下太阳的方位,估摸着快5点了。

    回家吃饭。

    坐进马车后,不为开口道,

    “公子,好几个勋贵都偷偷拿了籽棉,这几家可能会抛开我们自己单干?”

    王立冬笑道,“金钱迷人眼。这种伙伴,不要也罢。”

    正在俩人聊着着有哪几家勋贵可能会经不住钞票诱惑时,离他们不到一公里的一辆马车内,廉国公的小儿子余子辉正劝说着老爹甩开齐衡,自己单干。

    种棉花而已,虽然他们没种过,但这种东西肯定不难,了不起去王立冬的庄园挖几个佃户过来。

    至于种子,以前是不知道这东西能织布,现在想弄到就不难了,西域胡商肯定有,而且王立冬种了好几年,佃户手里肯定也有种子。

    而织布机,织麻布的机器改一下应该就能用了。

    都是穿的,想来区别也不大。

    等儿子叨叨叨说完后,廉国公道,“辉儿,如今京师的柴碳生意是谁家在做?”

    虽然奇怪老爹怎么问那么幼稚的问题,但余子辉还是老实回道:“齐国公府。”

    “整个京师一年的炭石生意,加起来差不多有三百万贯左右,而齐国公府一家占了七成,也就是200万左右的规模。”

    余子辉点点头。

    廉国公道:“那你知道为了这200万的生意,这些年死了多少位官员吗?”

    余子辉好奇道,“死了几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