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伟大时代之四:西西伯利亚的结局(5)(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三十四章 伟大时代之四:西西伯利亚的结局(5)

    库万德克,乌拉尔山最南端的城堡。

    达维多夫最终还是决定回援奥伦堡,并已经撤到了这里。

    叛军可以慢慢围剿,但奥伦堡的失去则意味着帝国对乌拉尔河下游以及里海北端失去了控制权!

    这个责任他付不起,虽然眼下镇守奥伦堡的并不是他,而是高官莱因斯多尔普,但他是军队指挥官,一下将一个师的力量全部带走,没有留下哪怕一个团的正规军怎么也说不过去。

    自从彼得三世上台后,立即对境内的俄军进行了大规模改编,当然了,主要针对的是正规军。

    改变完成后,最精锐的力量他编入了近卫军,一共有三个军,一个布置在拉脱维亚,另外两个全部布置在俄南一带!

    沃罗涅什、察里津就是两大方面军。

    剩余的军队则编入各地方部队,大致是一个省一个师的模样。

    沙俄兵强马壮,领地大多处于极寒之地,也没有什么人来挑战他,一个省配置一个师足够了,再加上哥萨克和部族骑兵,完全以护卫领土安全了。

    虽然地方部队的战斗力稍差一些,但都是按照彼得三世从普鲁士军官那里得到的教材进行训练的,无非是有这样几点:

    注重火炮力量的前置;

    注重预备部队和侧翼包抄部队的使用;

    注重侦察部队;

    严格的军纪。

    但就是这几点已经让此时国力最薄弱的普鲁士王国已经有了强国之姿。

    所谓的侧翼包抄部队,主要使用的是机动力极强的骑兵,多半以营为单位。

    达维多夫是从奥伦堡出发的,大雪弥漫,虽然对于行军阻碍并不太大,但为了尽快拿下叛军,他显然不会携带重型火炮,但随行马队里的轻型火炮还是有不少的。

    实际上,当他得到奥伦堡失陷的消息后已经快抵达马格尼托格尔斯克了,于是就在那里犹豫了几日,就是这几日让他损失了时间。

    按照他与特鲁本堡的商议,在面临奥伦堡失陷的恶劣情况下,诱降叛军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特罗伊茨克的哥萨克叛军好诱降,因为他们也是说俄语的,主要的诉求无非是让所有的哥萨克都获得足够的土地,并真正享受平民的待遇而已。

    一旦能满足他们,显然就能分而划之。

    但盘踞在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的以阿斯纳林为首的以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明白就算自己投降了,等待他们的也会是严厉的处罚。

    阿斯纳林部自然也有哥萨克,但毕竟是少数,不可能出现特罗伊茨克那样丘马科夫、普加乔夫貌合心离的情况。

    于是,在等待了几日,阿斯纳林等人依旧不为所动后,达维多夫只得先回师奥伦堡。

    来的时候速度很快,但回去的时候达维多夫却多了一个心眼,他显然明白,既然特鲁琴人胆敢主动进攻奥伦堡,那肯定是做好了全盘的准备,任何与之接壤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他们的身影。

    因此,他将最差的一个旅布置在最前面,除了趟路,自然还有引诱敌人的意思,居中的则是实力最强的一个旅,他亲自坐镇指挥,实力稍弱的那个旅则带着后勤辎重殿后。

    由于他们都是大师,每个旅有五千人,每一部又可以这样布置,于是,看起来在茫茫大地上拖成了一个一字长蛇阵,但实际上却是布置森严。

    当然了,这也与敌人想要在大雪里突然出现,还是大部队的情况下,想要隐藏行踪完全是做不到的有关。

    达维多夫的布置很快传到了奥伦堡里的雅曼卡拉耳朵里。

    没有任何犹豫,他出动了。

    他只在奥伦堡城留下一个旅,亲自带着两个旅出动了。

    他显然明白,一旦将达维多夫这个师歼灭,那么奥伦堡就可以说稳稳落袋了,否则就会是一场反复拉锯战。

    奥伦堡,是乞塔德严令要全须全尾地拿下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城堡,特鲁琴人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建就可以拎包入住的城堡。

    他又是一个扼控俄国本土与西伯利亚方面的关键节点,特别是在冬季,只要拿下此地,俄国人的两个部分就只能翻越乌拉尔山往来联络了,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

    很快,雅曼卡拉亲自带领的前锋旅就碰上了达维多夫的先头部队!

    由于对方人多,雅曼卡拉也将两个旅分成了两部分,他亲自率领的这个旅径直出现在被大雪覆盖的主道路上,另外一个旅则一分为二,分别在其南北两侧的外围行军。

    他这个旅也一分为三,一个团的骠骑兵突前,一个团居中作为预备队,携带着辎重的那个团殿后,由于侧翼有另外那个旅的遮护,这三个团就可以大大方方呈一字长蛇阵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