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伟大时代之十三:保卫察里津(上)(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六十五章 伟大时代之十三:保卫察里津(上)伏尔加河,深邃幽暗,宽阔壮丽。
如同第聂伯河、顿河一样,这是一条因为大量黑土、腐殖层落入其中而造成其看起来像一条黑河一样的大河。
额济纳河,这是土尔扈特人给他起的名字。
察里津,伏尔加河从北奔涌而来后从这里转向东南,最后注入里海。
此地以北地势较高,至此地后地势渐缓,造成河流极力向两侧泛滥,形成了一道长约八百里,宽约四十里的浩渺沼泽地。
这里,历来是游牧部族与农耕部族的分界线,以南则是传统的游牧区,以北先是半牧半农,越到森林地带约接近农耕世界。
黑麦,最耐寒的作物,其秸秆和叶子,无论干湿都是驯养牲畜最爱之物。
这种作物在最冷的西伯利亚都能种植,故此,所谓的农耕地带实际上指的是种植此物,成熟收获后将其磨成面粉制成又干又硬的黑面包,那是俄罗斯民族的最爱。
察里津城建成后,与西边的卢甘斯克-哈尔科夫-苏梅一道成了俄国人抵御南方游牧部族的主要防线之一,俄国人利用手中的火枪、火炮,依托坚固的城堡群大量消耗勇敢无畏、骑着马、扬着马刀疾驰而来的部族骑兵。
这才是沙俄帝国在与奥斯曼-克里米亚对峙几百年由败转胜的关键,至少是地理上的关键。
从这道防线建成之日起,克里米亚人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深入其腹地大肆劫掠,并掳走白奴了。
加上东边的奥伦堡,俄国人不仅能遏制南方的克里米亚人,又能遏制东边的哈萨克人。
城堡群,加上便利的水旱道路,这才是俄国人不断扩展领土的不二法宝。
其中的察里津城雄踞其中,更是其南部三大区沃罗涅什、察里津、奥伦堡的中心地带。
原本这里是一座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小城,经过历代沙皇的不断拓展,这里已经是一座以方圆十里的石质城堡为核心,周围密布棱堡群的大型防御阵地。
俄国人的敌人主要来自东边和南边,故此,他们只在一河之隔、后世伏尔加斯基地方修建了东察里津堡,在南面、后世红十月区修建了南察里津堡,以阻挡可能从东面、南面之敌的进攻。
......
维特梁卡,前土尔扈特汗国王帐所在,位于伏尔加河南岸,原本是一座小型木城,现在已经成了特鲁琴王国的一座县城。
玛努托,位于伏尔加河北岸,玛努托海以南,是特鲁琴王国玛努托省省城所在,隔着伏尔加河与维特梁卡遥遥相望。
四十三岁的楚琥尔出发了。
与其它方面军相比,楚琥尔手下拥有的正规师最多,阿斯特拉罕附近有一个,乌梁海(亚历山德罗夫盖)有一个,他自己身边还有四个!
连乞塔德自己身边也只有一个军,但楚琥尔却有两个!
除了他管辖的范围实在太过辽阔,还有乞塔德对他的信任。
这里不是中原王朝,乞塔德也是穿越者,无论哪方面都没有“弑父”的道德负担,弑父杀兄,这在游牧部族不要太常见。
如果是中原王朝,因为弑父而上位的皇帝肯定对直接弑父者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的,甚至将其杀掉进而转移视线者也大有人走,前有成济之于司马昭,后有尉迟恭之于李世民。
但这是草原地带,乞塔德还是穿越者,完全没有这个负担。
虽然国内群议汹汹,但乞塔德依旧高度信任楚琥尔。
如果说帖赤那是草原苍狼,那么楚琥尔就是草原之虎。
楚琥尔面色微红,加上身材极为高大雄健,有人便称他为“乌兰巴日”,意思是红虎。
四十三岁的他与以前相比,身材略微有些发福了,一张微红的大脸横肉感更加强烈了。
蒙古人的胡须较少,楚琥尔却是一个例外,他有一把浓密的络腮胡子,与时下特鲁琴军都骑着国营牧场用顿河马与蒙古马杂交出来的特鲁琴马不同,他这两百斤重的身躯还是骑在一匹同样高大雄健的黑色纯种顿河马上。
这匹马周身漆黑,四蹄则是雪白的,像极了传说中的“踢雪乌雅马”,猛张飞的坐骑,但他的面色又是红色的。
于是又有人说他是关羽与张飞的混合体。
对于这些纷纷扬扬的传说、群议,楚琥尔一律一笑了之。
“我是辉特人,是土尔扈特汗国王族克烈特氏的科尔沁、喀喇沁、怯薛”
他让一个师沿着伏尔加河北岸出发,向东察里津迈进,自己带着一个整军则从南岸的维特梁卡出发,目标自然是察里津本城了。
他是明白的,只要他一出动,不但能将察里津的戈利岑军团牢牢固定在那里,也会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