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南洋风云之六:甲米地(上)(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局经过五年时间校订过的菲律宾地图。当然了,五年的时间,不足以让他们对庞大的菲律宾群岛每一处都经过仔细的勘验,无非是对人多的、有特殊资源、有西班牙驻军的地方进行重点勘验罢了。
而马尼拉城显然是重中之重。
“这是甲米地”
周吉勋正在指着地图分说。
“其为一个狭长半岛,南北长约十四里,平均宽度大约三里左右,南部最窄处不到三百米”
“西班牙人在这里有一支分舰队,有一艘三级战列舰,一直保持着在港四五艘武装商船,就停靠在北端的海湾里”
“半岛北端是甲米地城堡,面积与圣地亚哥堡差不多,同样高大坚固,但没有圣地亚哥堡那么夸张,但石质城堡城墙的厚度大约有五米,高度更在圣地亚哥堡之上,平均高度在十米左右”
“半岛北边、西边并无天然港口,沿岸山势陡峭,想从那一侧进攻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港口全部在东边的海湾里”
“西班牙人在城堡里驻有一个白人营,在海湾则由三个土人营,这里也是仅次于马尼拉的大型商港所在,没有获得菲律宾总督许可证的南洋各处商船可以在这里停靠”
“但需要缴纳不菲的关税,这里的关税全部用来供养舰队、陆军”
“对了,码头的三个土人营战时是士兵,平时则是整个甲米地地区的治安人员,他们全部是南部棉兰老岛的伊教徒,我们都知道武吉斯人,他们在马来半岛、巴达维亚都十分厉害”
“但他们为何远离望加锡岛,去往马来半岛、巴达维亚,就是因为他们长期与菲律宾南部群岛的伊教徒作战,不敌后才想到去往其它地方”
“可想而知这些土人伊教徒的战斗力还是颇为可观的,棉兰老岛的伊教徒也曾经与西班牙人作战,但他们并不团结,几乎一个岛屿就是一个苏丹国,苏丹国之间自然是长期大打出手的”
“西班牙人便采取了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并收容了被强势一派驱赶的伊教徒,让其在马尼拉附近居住,还为他们修建了伊教寺庙,这让他们还是十分归心的”
“甲米地城堡附近,包括海湾附近的人口大约有两三万,大部分都是华人,他们一方面是岛上的农民,一方面又是当地的手工业者,还是比如大米、布料、食盐、肉食、铁器等必需生活物资的提供者”
“其中一部分是当地生产的,一部分则是从大清运过来的,其中的商人大多在甲米地和广东、福建都有产业,各有妻妾,另外,由于当地人不通商务,整个菲律宾群岛内部贸易的一半也是由华人来完成的”
“货物的运输全部使用三桅纵帆船,宽头宽尾,能方便地穿梭于菲律宾群岛各处,但想要往来南洋群岛、大清一带则需要福船、广船才行”
“时下在马尼拉八连地区、甲米地一带几乎都是由远洋商船领袖垄断了菲律宾境内贸易,他们的利润很高,可以组织较多的船只和人手,几下就将西班牙人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本土商人打垮了”
“之所以还有一半份额在当地土人手里,那是因为西班牙总督府明文规定在菲律宾群岛各处华人的贸易份额不得占据一半以上,华人很聪明,实际上又有大约一半土人商家都是他们的二级批发商,还是控制在他们手里”
“西班牙人呢?”
“呵呵,他们的人只进行两大宗贸易,第一是将秘鲁总督辖区的银锭、铜锭、硝石、硫磺以及当地产的布匹运到这里,然后再将其销到广州采购丝绸、瓷器、茶叶等物”
“再将部分丝绸、瓷器、生活物资运到马尼拉等地,批发给当地的分销商”
“再就是对华人商家收取商税”
“他们最热衷的是在当地占据广袤的农地,然后雇佣华人、当地人为其耕种,华人是他们的工头,当地人则是农奴”
“当然了,到了后来,西班牙人见当地人种植的粮食产量实在太小,干脆将大量土地租赁给华人耕种,税赋显然比大清好得多,华人也愿意,无论如何,他们是很愿意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农场的地主的”
“另外,如同在南洋各地一样,这里也有不少被幕府驱逐到这里的日本天主教徒,他们因为武力关系也被总督府纳入到其管理体系,相当一部分都是作为土人营的基层指挥者存在”
“也是唯一能够进入马尼拉城担任正式的治安官的种族”
“日本人很少,不到一千户,华人次之,大约一两万户,土人最多,西班牙人就是用一层制衡一层的方式用少量的白人就控制住了整个菲律宾”
“一两万户?”
“哦,我说的是马尼拉和甲米地,如果是整个菲律宾,那么华人加起来起码有五万户,分散在各处岛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