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悔恨(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沈文彦注意到最近爹又开始忙碌起来,还常常很焦虑,也不知道他之前呈给上级的公文,有没有收到回复,达到效果没有。他现在也做不到什么,能做的就是用功背诵四书五经,这些科考的内容。
再就是努力练练字,在这几个月里对书法的练习一直没有断过,虽然没法做到书写行云流水,但现在好歹能写出个样子,有点入门像样了。
刚开始练习一般都是从隶书和楷书开始,他比较喜欢楷书,这字体干净利落,平稳端正,结构也均衡和谐,很适合他去练习。
对于那些飘逸潇洒,灵活多变的行书、草书之类的字体,还是得等他有一定的功底和腕力之后再去考虑吧。
现在应该努力将这楷书练习好,在之后在科举考试中,字体的好坏也是影响考官阅卷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考时流行的也是小楷书,因为这样字体黑、大、光、亮,字体好看,对于考官阅卷来说也就十分清晰明了。
以后肯定要参加科举考试,自然要将这些能影响成绩的因素了解清楚,除了字体,每个地方的考试录取名额也不一样,自然是学风更盛,辖区更大的地方,名额会更多一些。
沈文彦现在除了做八股文写作训练和诗赋的学习以外,他想要更多地去了解现在这个周朝的时事政策。
因为虽然这童生试中的策论要求没有那么高,对策论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只要做到内容翔实,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若是没有对这些朝廷颁布的政策和时事,还有百姓生活的了解,只去死读书,只看四书五经等经义,那做起策论来,必然是空中楼阁,一纸空文的回答。
多少老童生,老秀才读书多年,就是败在这上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管读书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不懂,只懂经史子集,做官后能拿什么来治理百姓如何安土息民。
虽然童生试对策论的要求不算高,但是等到了举人试对策论,便完全不同了,虽然仍然有很多辞藻华丽、文章韵律结构漂亮,但是内容却空泛,不重内涵,形式大于内容的策论能受到褒赏,取得不错的名次。
但是越是到了后面,乃至于到了殿试,皇上更想要的是人才。希望能得到有才干能做实事,提出有利于他的统治和国家强大的办法的人才。
特别是对于现在刚上位不久的新皇,想要解决之前他兄弟们遗留的朝中势力,更想要干出一番政绩来证明自己。
所以沈文彦在了解了这些对科考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这些,虽然现在自己才六岁,但是也最多过个三五年,自己也就要下考场了。
他是希望能够考得最好,自然要比堂兄更好才行,这样爹娘祖母他们也会高兴的。他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能力,还有时间再准备几年,沈文彦不觉得自己会做不到。
——————
大概在凌晨五点多,睡梦中的沈文彦突然被惊醒,听到外边有些吵闹,母亲正在叫父亲把东西带上,还有一些下人在搬家具,收拾屋子的声音。
沈文彦正要爬起来,就听见娘带着下人进来了,开始将屋里的贵重的家具物品往外面搬。
沈母过来把他抱起来,便给他穿衣裳边说:“文彦别怕,这雨下得有点儿大,有些水渗进来了,娘怕把东西浸坏了,所以先收起来,你别害怕啊。”
沈文彦赶紧自己把衣服扯好,拉着娘抬头问到:“爹呢,他刚刚是不是出去了,外面现在出了什么事?”
他看着院子外面矮一点儿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水洼,这临阳县城的地势位置还算较高的,这水流也已经到了屋门口,排水都排不出去了,那周边的村子怎么办?
像柳湾村,还距离河道那么近,地势也更低些。城里都这样了,这怕不只是因为这几天的雨,肯定是河道也是突然涨了起来。
沈母也并不清楚,只是在发现这情况之后,就赶忙起来收拾准备,然后就看到有差役来报,等沈父听完差役说的,沈母就看见丈夫急匆匆地走了。
沈文彦只能等消息,庆幸的是这城中的水位没有多高,不算严重,只听见外面的邻家,也在和沈母一样担心若是有水蔓延进屋,所以也提前让人将东西收拾起来。
今日大概是去不成学堂了,沈文彦和母亲还有姐姐在大堂简单的吃过早饭,下人也出去打探情况了,城里虽然还算安全,但是县辖的村子可就有点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