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八(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一百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出身于官员家庭,相反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很有意思的是,他们中有八十多个来自于广东省,还有二十多个来自于江苏省。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都沿海,都有对外的港口,所以较早的接触了西方文化。】
广东省,一处寻常的民宅内。
母亲正在给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童收拾行李,她细细的帮他整理身上的衣物,恨不得把他衣服上的每一《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法家,也是包括在了经学里的。
而天下的儒生们,尤其是鲁儒,早就开始破口大骂,或者恸哭:
“礼乐崩坏!礼乐崩坏!天之将亡也!”
西汉。
董仲舒维持着一个姿势,已经半晌都没有动过。
院门外忽然想起了一阵脚步声。
“父亲!”
“爷爷!”
是听到这里担心他的家人。
董仲舒这才转了一下身,伸出手示意他们别进来,他想要自己安静一下。
他看到自己手边放着的一本《春秋公羊传》,另外的书案上还有《礼记》、《论语》、《尚书》等等。
这些都是从他开始求学起就伴随着他的东西。
没想到两千年后,这些书籍,这些知识会变得不再珍贵,不再受人重视。
虽然董仲舒在此前对此就早有预料,但是此刻还是有着万分的唏嘘与悲伤。
他,以及各朝代的大儒们和名士们,在不同的时空注视着天幕。
仙画中正好闪过一个夕阳的镜头。
温暖橘色的光芒照耀大地,却很快又变得深沉晦暗。
他们注视着,像是看到了经学最后的余晖。
……
【当然了,混乱的时期总是会带来一点出人意料的小惊喜。】
【因为没人管束,加上民国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又带着旧时代思想的精华,在两者冲撞之下,却诞生了很多的大师和文化社团,颇有些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风流。】
一张张大师的头像迅速的闪过。
辜鸿铭、金岳霖、吴宓、章太炎、陈寅恪、鲁迅、钱穆等等等等。
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甚至是跨领域都鼎鼎大名的人物。
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在权势滔天的北平,金石学家、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等等都齐聚于此,举办着各式的沙龙与聚会。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衣香鬓影,热闹非凡。
【网络上很多人觉得民国时期的这种繁荣才是真正文化的繁荣,以此来抨击现代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