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几日郑远钧在庄子里晃荡,经常会看见崔先生也在庄子里溜达。

    他这儿走走,那儿转转,有时还会卷起裤腿,卷起袖子,下地干一会儿活,和庄民们说说话。

    霍青的伤好得差不多了,他倒是不到处走,每天的安排十分紧凑,看书,练刀,不得空闲。

    霍青练刀的时候,郑远钧路过几次。

    美人舞刀,刀势所到之处,落叶飞旋,好一幅美景啊,让人心醉神驰,一下子就惊艳住了她这个深度颜控。

    看霍青并不赶她走,她就把这当成了古代的舞蹈表演,天天准时到场欣赏。

    杜明跟着她专程跑过去瞄了几眼,霍青也不遮掩,旁若无人地自顾练刀,任他们看。

    那刀法威武霸气,刀势迅猛,呼呼有声,刀光连绵不绝,刀意圆润自如。

    杜明看了几次,一脸凝重,这刀法好像不比他们的郑家刀法差啊。

    曹刚听说后,也来看了,看过之后,马上增加了和杜明的练刀时间。

    两个亲卫原本就勤奋,现在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上就是在练刀了。

    霍青更有一股狠劲,比他们两个练刀的时间只多不少。

    看着这三个人你追我赶,互不服输,郑远钧不由感慨。

    你们简直太能了,只有三个人都可以自动地卷起来。

    这三人在她的眼中都是武学的天才,既是天才偏又远比普通人勤奋,还让不让人活了?

    两个亲卫的武功已经是够高的了,看他们这如临大敌的样子,霍青竟还略胜一筹?

    郑远钧五岁时,郑大都督从几十幼童中选出了武学天资最好的四个,送到都督府,陪着都督府公子一起学武习文。

    五年后,郑远钧十岁,郑大都督把曹刚和杜明分给了她做亲卫,另外两个给了她的胞弟。

    武学世家都喜欢这样给孩子培养亲卫,据说这样的亲卫从小陪着孩子长大,忠诚度是最高的。

    曹刚和杜明都跟着学的郑家刀,虽然没把最核心的刀法传给他们,但两人悟性不错。

    据郑远钧嫡长兄郑远锋郑世子说,两人都已习得郑家刀八分精髓。

    特别是曹刚,刀法尤显朴实浑厚,于郑家祖传刀法中另生出一种雄厚之意,竟隐有自成一家之势。

    令人称奇的是,在当初的四人中,曹刚的武学天赋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聪明的。

    实在是他太勤奋了,每天的空余时间,不是在练刀,还是在练刀。

    脑子不是特别聪明,但特别勤奋,最终取得的成就最高,郑远钧常常忍不住想:“难道这曹刚还是一个郭靖式的人物?将来有大造化的?”

    而现在,就连这样的曹刚,都感受到了来自霍青的威胁。

    郑远钧很是好奇,霍青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啊?

    -

    过得几日,庄子里的稻子都收了上来,郑远钧把数据记录好,派曹刚送去府城给吴太守,顺便去都督府捎个信,要她大哥给她找些工匠。

    霍青路过正好听见,回到房里,告诉崔先生:“二公子把记录送出去了,他果真一点都不争抢功劳。”

    “他的功劳太大,谁都抢不走,这时候不争反而更好,让人人都捞点功劳,人人都要念他好。”崔先生手里捧着这些天记下的庄子里的见闻,一页页地翻看。

    霍青看着崔先生,眨了眨眼,怀疑地问:“他想得这么明白,看得这么深?所以才不写奏章,让吴太守写?”

    我怎么就不相信呢?

    崔先生想起十几天前,郑远钧听到要写奏章,皱着眉头,一幅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由嘴角微勾,淡淡一笑:“不,他是真不会写,也真不想写。”

    老牛听着一乐。

    郑公子看着是个文化人,竟也和他这个粗人一样,不喜欢写文章,哈哈笑着一捶桌:“这人有意思,对我的脾气。”

    -

    京城,皇宫,景和帝寝殿内。

    内侍小跑着进殿,弓着腰,脚步飞快,把急报递给于公公,附在于公公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无声地退了出去。

    景和帝正闭目养神,听到些微动静,不耐烦地睁开眼睛,问:“什么事?”

    “陛下,”于公公赶紧走上前,双手捧着急报,恭恭敬敬地呈给景和帝,“刚送来的急报。”

    听到急报,景和帝心中发慌。

    三次兵乱都是急报到京,每逢大灾,他也是接的急报,这次又是什么变故?

    景和帝撕开急报,一目十行快速地看了起来,看完,表情一片空白,目光呆滞片刻,又从头看起。

    于公公悄悄瞄着景和帝的脸色。

    他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