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植物间谍8(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豆起源于华夏,这同样是中外学者公认的,全世界的大豆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引自华夏。】

    【因为大豆在华夏名叫“菽”,许多国家文字中大豆一词的发音与“菽”相似】

    【国内部分考古学者认为,早在8000年前,大豆已经被华夏居民开发。】

    “8000年前华夏是什么时候?”嬴政难得有些茫然了。

    天幕之前讲四大文明古国对比时,好像也没说过华夏八千年前的历史。

    淳于越快速翻自己的笔录,然后肯定道:“天幕确实没讲过。”

    “想不到,大豆原来历史如此悠久。”嬴政不由感慨。

    前面讲桑树7000年历史,感慨都没大豆强烈,因为桑树自身长寿,在遥远的山涧存活,一活就是1600岁。

    可是大豆看起来如此渺小,脆弱,低矮,竟然也有8000多年的历史,大豆是怎么活这么久的?

    【2013年,考古专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通过浮选发现了野生大豆,在10个遗迹单位中获得了距今约8500-8000年的共131个野生大豆遗存。】

    【到龙山时代,大豆称为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大豆的最早栽培区域是在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以后,殷商之前,距今3900-3600年间,洛阳皂角树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再次发现大豆,此时的大豆确定为栽培种,即已经经过人工培育后的大豆。】

    【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浮选中,周代地层发现了大豆69粒,此时的大豆已然是完全驯化的作物,属于栽培大豆的成熟阶段。】

    【通过这些考古资料可见,东北、华东、华北、华中、洗白等多地均出土过春秋时期以前的半栽培或者栽培大豆品种,大豆从野生逐渐被栽培驯化,到商周以后已经趋于成熟。】

    一系列的考古历史可以看到远古时期的先民是如何驯化大豆,并且栽培和食用大豆。

    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先民已经成熟的栽培技术,大豆迅速上升到主食的地位。

    “菽粟不足,未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李斯遥望着天幕上熟悉的大豆,念出了《管子》里的词句。

    “圣人治天下,使得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淳于越瞥了竞争对手一眼,念出《孟子》里的话语。

    秦汉时期,大豆依然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尤其是秦朝,不止百姓,官吏里也有继续吃豆饭的。

    所以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民间百姓,对大豆的种植十分重视。

    官吏在感叹菽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百姓实在的想到了它的口感:“豆饭豆粥虽然不好吃,好歹能活命。”

    家里的小孩听到豆饭就撅嘴:“我不喜欢吃豆饭!”

    大人一巴掌拍过去:“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大人对小孩的挑剔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心想着庄稼

    地里的事。

    如果不是大豆长得好,

    就家里那点粟,

    全家早饿死了。

    粟米饭口感好,味道也更好,他不喜欢吃吗?但是奈何产量低,也不知道学着天幕堆肥之后,产量能不能提高点。

    【汉朝时期,粟和麦的主食地位上升,大豆种植面积开始下降。】

    【汉武帝时期,大豆的种植比例从战国时期的25%下降到8%左右,但是种植范围更加广阔,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西到四川,东至长江三角洲,北到河北、内蒙古,南到浙江,百姓种植大豆越来越普遍,成为民间常用的主要粮食和救灾救荒食物。】

    【从西汉到东汉,小麦的种植越发普遍,粟、麦、稻逐渐成为主要主粮,大豆开始退出主食,发展成了重要的农副产品。】

    秦朝时期,农人在家中看着一堆黑漆漆的豆子,伸出手抓了一颗舔了舔,然后嫌弃地皱起了眉头:

    “大苦酸咸了些,做得有点失败了。”

    ??秦朝时期,大苦就是指豆豉,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豆豉。

    老秦人看到天幕里做豆豉农人那熟悉的打扮,再看着自己家中的大豆:“大豆实在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土地贫瘠还是肥沃都可以种植,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的气候都能适应。”

    “而且消耗的地力少,灾荒之年也能稳定生产。”家中的老人想起往年难熬的饥荒和战乱年份,全靠大豆抗饿活下来。

    每逢战乱,家里的男丁都被征兵,全靠女人种地,浇水施肥都无力多耕作。

    若是遇到寒冷、旱灾轮流发作的灾年,更是难熬。

    还好大豆好养活,不管什么灾年、什么贫瘠的土地都能种活都能丰收。

    朝廷因此会规定每家每户至少要种植定量大豆,以保证灾年产量,用作救灾救荒。

    百姓哪怕家里田地再少也会垦出一两亩地来种植大豆。

    “这豆豉看起来不错,咱家可以试试。”

    “急什么,这一期讲大豆,大豆的用处肯定被后人发现的多多的。”

    【大豆,还是一个很善于合作的“百搭高手”。】

    【大豆可以与根瘤菌共生,这种细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供植物生长。不仅能提高土地肥力,十分适宜轮作和间作。】

    【《齐民要术》里就提到过“麦-大豆-谷”的轮作,可以参与各种灵活多样性种植,不仅肥沃土壤恢复地里,还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

    【几千年后,美国人在得到大豆,进行研究后,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也提出用大豆与棉花、玉米轮种,帮助棉花和玉米丰收。】

    “原来如此!”民间的农人想起自家意外的丰收,欢欣雀跃。

    “我说种过大豆之后种黍怎么感觉产量更高了,原来不是错觉!土地是真得更肥沃了!”

    虽然古人不懂什么事根瘤菌,但是很早之前古人已经发现,大豆作物参与禾谷类作物的轮作,不仅豆子可以丰收,轮作的禾谷类也能生

    长地更好。()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华夏一直有人多地少的问题,百姓需要用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才能养活一家老小,也就需要土地连续进行生产,连连种制不断地发展,后面渐渐有了更多的轮作、间作、套种、混作等种植方式。

    现在天幕提前告诉古人大豆可以与各种植物轮作,麦子、谷子、棉花、玉米都行,哪怕明清以前没有玉米、棉花不普及,但轮种麦子谷子也能提高一大截产量了。

    朝廷里的帝王眉头一皱:“怎么又是美国?”

    又是得到大豆进行研究,不会美国也来个植物间谍吧?

    朱元璋冷笑:“后世的清朝是什么鬼,朝廷跟个筛子似的,什么国家都敢派间谍,就是这样的朝廷抢走我大明的江山?”

    论间谍,他的锦衣卫不就是吗?

    比起被外国间谍偷盗自己的东西,朱元璋想通了,锦衣卫只用在官员内部太浪费了,派出去开疆拓土带点实际用处才值。

    至于官吏,等大家忙着跟各国打交道,哪有时间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忙不死他们!

    朱元璋的目光在儿孙们、百官以及锦衣卫、太监身上挨个扫过,哦差点漏了,他的女儿和妻妾也不少。

    朱元璋每次一听到天幕说大明从头穷到尾,再看这些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发俸禄就得浪费国库多少钱。

    都得给他赚回来!

    后世子孙不可靠,国库要富裕,从他洪武年间开始!

    【而且,大豆还有个最重要的优点,营养丰富,便于烹饪。】

    【从西汉年间,淮南王刘安炼丹意外中发明了豆腐开始,华夏人对于豆制品的探索从未停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豆制品发展多种多样,《齐民要术》里就有明确的豆豉、豆酱的加工制作流程。】

    【隋唐宋元时期,大豆普及全国,开始广泛被人们使用。

    宋朝已经开始用豆子榨油。】

    “用豆油煎豆腐,那才叫一个美味!”

    苏轼快速与友人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猪油太荤,豆油刚刚好,煎豆腐炒竹笋都美得很!”

    在他对面,佛印和尚坐在一盘棋局之后,闻言含笑点头:“善哉,善哉,我寺庙僧人多食豆腐豆油,大豆实在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两位历史名人兴致起来,开始讨论豆制品的各种吃法,而这也是宋朝时期的一大特色??美食文化发展的极为兴盛。

    到南宋的集市上,小摊贩各种叫卖着豆制品美食:

    “豆团!好吃的豆团子咯,新鲜出炉还热乎着呢!”

    “豆芽!豆芽!新鲜的豆芽脆生生水灵灵!”

    “卖豆粥咯!卖豆粥!早上喝完豆粥一身暖和咯??”

    “卖豆糕啦!官人吃豆糕吗?小娘子吃豆糕吗?”

    好一派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

    豆豉、豆酱、豆

    ()    腐、豆油、豆浆、腐乳、腐竹都已经成型。】

    荆咕特意把各种豆制品制作过程剪辑成了一个视频,一边放一边介绍。

    于是天幕下的古人这一次可以看到各种完整的豆制品制作过程,一个个忙忙碌碌地开始记录。

    【豆类含有优质植物蛋白和脂肪,还有重要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用大豆发豆芽,少少的一点水,用黑布遮住,三四天就发芽长长,可以食用了。

    在冬日是难得的绿色蔬菜,若是出海,也是海上重要的美食来源。

    用大豆做豆酱,洗干净,蒸熟,压碎,再加入盐密封起来,等一段时间发酵成豆酱,就是重要的调味品。

    在本土蔬菜普遍寡淡的时候,在盐价不太稳定、一抬价就吃不起的时候,是古代百姓有些时候可以替代盐的佐料;

    还有最经典的美食,豆腐。

    用石磨磨成豆浆,煮熟,用卤水或者石膏点豆腐,等它凝固后就是豆花,也可以加入盐或者糖来食用。

    也可以把它倒入木框中,然后压成型,等待一段时间,就是嫩生生的豆腐。

    在缺肉的时候,豆腐是古人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而且口感软嫩,对没条件清洗牙齿保养牙齿、年纪轻轻牙口不好的古人可谓是老少皆宜;

    若是没有石膏或者卤水,把豆浆煮沸,表面结出一层豆皮捞起来,那就是腐竹。

    或者把豆腐切成小块,用盐、酒腌制一下,放在坛子里发酵自然生出白霉,就是腐乳。当然,如果有辣椒或者其他调料加入其中就更美味了。

    而且豆浆、腐乳、腐竹操作方便,学会那技术每个小家庭都很方便自制,既可以丰富餐桌,也是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

    榨取豆油在很早就有,早先是纯人力的方法,先把大豆做成豆饼,然后压榨,撞击取油。

    到宋朝时期,有了大型的榨油机械,一下子涌现许多榨油坊,豆油便开始普及开来。

    豆油在缺油的时代,是难得的油料作物;

    而且榨油之后剩下的豆粕是饲养牲畜的好肥料,牲畜吃了能快速长膘。

    .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大豆还没有如此多的食用加工方式,秦汉先民顿时看得眼花缭乱,口水直流。

    秦汉时期的烹饪工具主要是火烹、石烹、陶烹和青铜烹,烹饪手法主要以烤、煮、蒸为主,比如水煮豆子、水煮豆粥等。

    水煮的方式虽然原始朴素,但也可以驱除原本的豆腥味,也可以避免豆子不熟中毒的情况,果腹和补充营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受到天幕带来的后世人的启发,秦汉古人一个个有了新想法。

    北方的乡村里,一家人正在议论。

    家里的男人裂着干裂的嘴唇笑:“那豆浆方便,用石磨磨成豆子再煮就可以食用。”北方的秋冬干燥的很,看到天幕上的豆浆热气腾腾,隔着天幕就很好喝的模样,自己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去做豆酱。

    “豆浆不顶饿,我看还是豆腐好,软嫩的老人孩子都可以吃。()”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家中已经能帮忙下地干活的半大孩子砸吧砸吧嘴:“我觉得豆芽好,冬日里吃不上青菜都快上火了,今天晚上我就去把豆芽发起。”

    也有人更渴望食用油:“就是那榨油,那机器怎么弄,看不清楚。”

    邻居道:“想那么多做什么,这种难度大又赚钱的,商人,朝廷,自有聪明人去尝试。”

    在城市里,拥有庄园的大商人不等朝廷发布政策已经开始打豆油的主意了。

    “榨油的机械倒也简单。”庄园上自然也是养了工匠,工匠琢磨一下天幕里的豆油压榨机械,“好像不难。”

    那什么宋朝都能榨豆油,他们大汉怎么不可以。

    不光榨油的不难,其他程序都相对较为简单,哪怕是秦汉这样工具匮乏的时候都可以实现。

    庄园主人美滋滋:“那豆粕也是好东西,能让牲畜长膘,可以一试。”

    他的庄园上可是养了不少牲畜,天幕这么一介绍,今年定然是个好收成。

    【到了现代,大豆被开发出更多的用途。】

    【比如还可以作为传统工业原料,制造肥皂、油漆、生物柴油,大豆产业牵动着油脂加工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工业制造业、新能源行业等多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

    制造肥皂算是最为简单的,荆咕特意找出相关视频。

    因为是生活用品,豆油可以用废弃的豆油,也可以用动物油脂之类,荆咕是想到了肥皂作为“穿越三宝”,在古代大有用处,在现代也有许多人自制肥皂,特意插入一段自制肥皂的视频,还特意做了材料解说。

    材料需要废弃豆油、草木灰或者其他纯碱、木桶和搅拌棒和模具,过程主要是加热、搅拌然后冷却,操作对古人来说同样具有可行性。

    就是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荆咕特意标上:未成年不得尝试!请谨慎操作!

    到视频结尾,还不忘放上一段用肥皂洗手的洗手歌:“洗洗手,洗洗手,饭前便后洗洗手~”

    .

    魔性的歌声顿时让小朋友也跟着一起唱:“洗洗手~洗洗手~”

    一边唱一边拉着父亲的袖子摇来摇去:“阿爹,这个肥皂我也想要!我也要洗洗手!”

    “洗洗手,洗洗。”父亲差点被带的一起唱,为了身为父亲的威严,迅速清了清嗓子。

    “咳咳,肥皂还没做出来,不急。”

    ()    他看向自己娘子,

    他们二人是在街头卖“寒具”的,

    也就是油条。

    油虽然可以反复用,但是使用次数多了,难免有面粉沉底,把油弄脏了。

    虽然想方设法把油洗过之后,弄清亮了继续使用,但是难免有些浪费,现在看到天幕提到用废油来做肥皂,顿时动了心思。

    “官人,要不试试?”娘子也心动了,“现在咱大宋还没有肥皂,要是咱俩先做出来,肯定比卖寒具赚钱。”

    “看起来也不难,这模具,咱家糕点模子就可以。”官人立刻拍板,“天幕结束咱就试试,正好家里有废油,也有食用碱。”

    他看着天幕里那洗手用肥皂搓出满手泡泡的模样,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这东西如此便利,日后大家洗手洗脸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