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 136 章 ˇ 陡下的口谕 !

    面对大家期待的眼神 , 宋景辰很认真道 :“ 那是因为我们书院不仅仅重视经史子集 , 亦重视格物学 , 如此 , 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比他们多了一条 。“

    广场上有一瞬间的安静 , 随之学生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 有人嚷道 :“ 辰哥儿 ,

    你可真行 , 绕一大圈儿敢情还是要往你们数理班脸上贴金呗 。“

    众人嬉笑着散去 。

    我是认真的 。

    这时 , 宋景睿大步过来 , 揽着弟弟的肩膀 , 温声道 :“ 辰哥儿 , 你说得太好了 , 改变了二哥对格物的偏见 , 以后二哥还要向你多请教 。“

    宋景辰 :“ 哥 , 我是不是有点太自以为是 , 刚才说着说着激动起来 , 就有点忘乎所以

    宋景睿 :“ 不是 。 你讲话的时候 , 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 亦没有一个人走神 , 包括先生亦是 , 大家都被你讲的话吸引住了 。“

    “ 真的吗 7“

    「 当然是真的 。 “ 郭午兴冲冲凑上来 , 满脸自豪道 :“ 辰哥儿 , 你刚才整个人都在发

    宋景辰眨巴眩巴眼 , 那我这学生会长还不算丢人 7“

    郭午挥舞着拳头 , 当然 ! 以后看他们谁敢不服你这个会长 , 你不光算学磊压仲们 , 文章也一样能碾压他们 , 论打架他们就更不是咱们对手了 。“

    宋景辰点点头 ,“ 那还行 , 不过打架就算了 , 咱们学生会以理服人 “

    郭午 :“ 听你的 , 讨论会开完 , 咱们下一步要干什么呀 。“

    宋景辰拍拍他肩胸 ,“ 先歇歇 , 会长也要休息呀 。“

    两日后的早朝 。

    一大早 , 外面艳阳高照 , 借大的紫宸殿气氛却压抑冰冷到极点 , 这该死的大普天 。

    二月份以来 , 以中州为主的三地旱情越发严重 , 老天爷吝啬到滴雨不下 , 当地亦无有效抗旱措施 , 眼瞩着再这样下去 , 三地就要绝收 , 中州三地乃是产粮大省 , 共计七干多万亩耕地 , 二干多万人口 , 一旦颗粒无收 , 后果不堪想象 。

    这么多人的口粮该如何解决 , 若解决不了 , 流民的数量可以愚象 。

    更加糟糕的是 , 有些地方的旱情已经严重到人都喝不上水了 , 急需把灾情最严重地区的人口转移分散到周边 。

    可这中州周边省份一个赛一个穷 , 接纳能力也是个大问题 。

    龙椅上 , 一身明黄色龙袍的文昭帝面色阴沉得滴出水来 , 微微向下的嘴角紧绝成线 , 一双幽深冷酷的眸子在群臣头顶一一扫过 , 半陕后 , 最终停驻在才上任不久的户部尚书张琪头上 。

    “ 张璜 , 你怎么说 , 让脊听听 “

    张琪心头一震 , 慌忙向前快步出列 , 朝着上面一拱手 , 硬着头皮回道 :“ 回禀陡下 , 抗旱所需一应物资 , 臣必当尽全力筹集 。“

    皇帝问他怎么说 , 他能有什么高见 , 自古抗旱就那几招儿 , 刚才群臣不都讨论过了嘛 。

    皇帝这会儿找他这户部尚书 , 无非是要银子 , 只是这户部的银子各有去处 , 官员的俸禄不能动 , 军队的银子不能动 , 不能动 、 不好动的太多 , 他亦只能东挪西凑 ,

    考鼠洞的钱都得想办法给扣出来 。

    别以为应付过去抗旱的银子就完事了 , 这后面还要有大笔安置流民的银子等着户部出呢 , 若再发生个口口 , 简直不敢愚 。

    处处都是难处 , 各种难处你是一处也不能说 , 若你带头说难处 , 这满朝文武俱都开始哭诉难处 , 事情还要不要做 ?

    张琪的难处文昭帝自是清楚 , 听他如此说 , 点了点头 , 道 :“ 眼下能筹集多少 ?,

    帝王看似轻飘飘一句话 , 这是完全堵死张琪的退路 , 什么叫全力筹集 ? 没有具体数目 , 一万两银子你也可以说是尽了全力 , 十万两银子也可说是尽了全力 。

    张璜一时说不出话来 , 说多了做不到 , 乌纱不保 ; 说少了当下就要丢乌纱 。

    当真是左右为难 。

    皇帝不管你为难不为难 , 你干不了 , 自有别人替你干 , 文昭帝淡淡道 :“ 怎么 ,

    户部有多少银子可以腾挪 , 张卿家心里没数吗 7“

    皇帝这是不高兴了 , 张琪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 , 一咬牙 , 拱手道 :“ 东挪西凑 ,

    应该能凑够一百万两 。“

    一百万两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 不过文昭帝自己心里有数 , 把张琪榨干他也拿不出更多来了 , 点了点头 , 算是同意 。

    张琪暂时松了一口气 , 一阵风吹来 , 感觉后背凉飚飚 , 却是出了一身冷汗 , 当真是官做

    得越大 , 责任越大 , 也越战战兢兢 。

    后面文昭帝安排工部 、 户部全力配合抗旱 , 又安排三名钦差大臣下去全力辅助地方抗击旱情 。

    文昭帝也是发愁 , 这各种大大小小的灾情年年都有 , 年年都得发愁 , 小灾小愁 , 大灾大愁 , 一旦灾情严重考百姓就没有活路 , 考百姓一没活路就豁出去造反 , 一造反他这龙椅就坐不稳当 。

    说到底这做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让考百姓有饭吃 , 考百姓有饭吃便天下太平 , 若是这天下可耕之地更多一些 , 生产的粮食更多一些 ?

    文昭帝不由想起昨日路过尚书房 , 听到陈宴安说的那番言论 , 以及给皇子们布置的作业 , 关于农事工具 , 关于耕牛 。

    他忽然开口道 :“ 牛废则农废 , 这耕牛对农事的重要不用胱多说 , 只是我朝历来提倡百姓养牛 , 却收效甚微 , 诸卿可有良策 ?7“

    众臣面面相麂 , 这正说着抗旱呢 , 怎么突然就跑到 “ 养牛 “ 上了 ?

    细一琢磨 , 倒也不奇怪 , 这是中州大旱引发皇帝对粮食的担心了 , 众臣纷纷进言 , 左右是那些者生长谈的东西 , 皇帝没兴趣听 , 命众臣每人上一道关于如何增加耕牛数量的折子上来 , 要求须得有新意 , 不得敷衍 。

    下早朝 , 皇帝一身疲倦地回到养和殿 , 下面人忙摆了早膳上来 , 张公公服侍着皇帝换上一身常服 , 小太监端着水盆过来 , 皇帝净过手 , 想了想 , 对旁边张公公道 :

    “ 你去传胭的口谕 , 叫宋景辰那小孩写一篇关于 “ 养牛 “ 的策论上来 。“

    张公公一愣 , 忍不住轻声提醒道 :“ 陛下 , 那孩子才八岁 。“

    文昭帝 :“ 岂不闻长江后浪推前浪 , 八岁又如何 , 我看他比胭的满朝文武都更有想法些 。“

    张公公心说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这话也就您自个儿说行 , 下面谁敢在您面前说这种话呀 , 那不是找着送人头吗 7“

    文昭帝蹼步到餐桌前坐下 , 方才徐徐道 :“ 胺倒也不指望他一个八岁小娃娃真能帮胺解决这耕牛的难题 , 惟其年幼而心系国事 , 实堪嘉许勉之 。“

    张公公忙躬身道 ,“ 陡下拳拳爱才之心实在是那孩子的福气 , 奴才这就去办 。

    文昭帝道 :“ 这样吧 , 你就告诉他 , 若他能想出让胱满意的好点子来 , 脊重重有

    “ 考奴明白 “

    “ 喝 , 你去吧 , 顺便带上今年进贡的荔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