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她笑着说道:“好了,母妃话多一点。”

    “烨哥儿,不如你去玩会子,等会儿再陪长辈们一起用膳,可好?”贾?觉得她跟长辈们聊天,小孩子凑这儿也多半会觉得无趣,倒不如打发自己家的亲儿子去练一练字,再去练一练射术。

    至于闲下来也可以玩一玩小游戏。这打发时间的事情多着呢。

    李烨没有拒绝母妃的话,他这等年纪也懂礼貌。他向长辈们见礼后,就让教导嬷嬷等宫人陪着一道离开金粟宫的主殿。

    等着楚王离开后,贾赵氏说道:“楚王殿下真懂事,全是娘娘教导的好。”

    “孩子自己成材,本宫倒是没有多花费心思。”贾?说的半真半假。真的就是李烨挺努力,他就是一个上进的好孩子。假的就是不光贾?在培养孩子上面加油,楚王的身边人也付出了心力。

    可谓是小树想长大,修剪之人的主刀是贾?和皇帝。但是他们都是动嘴,真动手出力的还是教导嬷嬷和训练骑射武艺基础的老太监。

    贾?用的功夫更多的时候陪孩子玩耍,给孩子鼓励。再是纠正一些小地方。

    这会儿殿内众人说一番话后。贾赵氏又提到一桩事情。

    “娘娘,您可听说了朝廷要伐吴国的大事?”贾赵氏提一回话道。

    “本宫偶有听着一些风声。此等军国大事,本宫也不掺合。倒不知道详情如何。”贾?笑着回道。

    “娘娘贤惠。”贾赵氏夸一句。这话真心不真心,这可能就看各人的心得体会。

    就贾?本人而言,这话她担不起。她真不是什么贤惠人。

    甭管借着这一桩事情,贾赵氏有些什么话讲。贾?都是拒绝的意思。她不掺合。

    倒是隆安郡主此时已经转移话题,又把话拉回楚王的身上。

    一众人转着楚王就有许多话讲。当然都是育儿小事。聊的开心,贾?在送走娘家长辈后,她要说多舍不得,倒也不至于。

    不过这一桩事情贾?其时有关注。因为贾?知道燕王就请求了不止一回。这一回皇次子想随军亲征。

    这等心思用意在何处?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懂。

    宏武二十三年,大夏朝廷在准备伐吴的事情。

    一个朝廷准备跟另一个朝廷打仗。这应该准备的粮秣是天文数字。这等情况下想瞒着人,也是瞒不住。

    宫里宫外多少眼睛在盯着,这等事情自然就是大张旗鼓的办。办的隆重,办的谁都盯着,让人不敢上下齐手的捞钱。

    毕竟关乎前线安危,谁伸手,不光

    皇帝会砍手。就是勋贵们也会恨之入骨。

    要知道勋贵们就是拿命搏来的富贵。这粮秣和武品上出差子,这是要出人命的大问题。

    人人都在盯紧,人人都是监视者。这事情自然就从从容容。

    当然有人能从容,有人就从容不起来。

    长寿宫。

    钱太后望着面前的侄女,她问道:“你可听着朝堂上的消息,燕王请求随军。”

    “有听着。”钱淑妃觉得这事情多寻常。燕王想立功心切。

    “那你可知皇帝的心意如何?”钱太后又问道。

    “皇上不是没有同意吗?”钱淑妃浑然不在意。

    “天子也没有反对。”钱太后的嘴里吐出这一句话。听着姑母之言,钱淑妃愣在当场。

    “姑母,您的意思是说皇帝可能会同意。”钱淑妃的神色变了。

    “哀家估摸着皇帝可能压一压后,八成就会同意。”钱太后的神色间挺凝重。

    皇帝一旦同意燕王随军出征,这意义就不同。那时候东宫能安稳才怪。

    “这怎么可能。”钱淑妃不敢相信。

    “天子想做的事情,哪有什么不可能。”钱太后倒是觉得钱淑妃太自信。或者说钱淑妃和东宫的太子危机感真心不够。

    钱太后心累,猪队友托不起。

    当然想归想,钱太后还是盼着钱淑妃和皇太子能够立起来。

    “不成,不能让燕王如愿。”钱淑妃咬牙切齿的说道。

    “不同意燕王,难不成你想让皇太子顶上去吗?”钱太后反问道。

    “那不成。战场凶险,茂鼎岂能入了险境。”钱淑妃当然不同意。她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皇太子出一点小事,钱淑妃都接受不能。

    “且再看看。”钱太后拿定主意,这一回也不过给钱淑妃提一个醒。最主要还是想让钱淑妃去提醒皇太子。

    钱太后想查一些事情,不过没查到头尾。或者说有皇帝的抹除,钱太后真没有注意到皇太子的纰漏已经够多。若不然钱太后真的不一定能安稳的坐在长寿宫里看世事如棋。

    宏武二十三年,大夏在准备伐吴。

    宏武二十三年一过,迎来宏武二十四年的开春。

    就在仲春二月初一日,东宫太子妃生产。

    金粟宫,主殿内。

    贾?瞧着金粟宫的后殿里正在练习射术的亲儿子李烨。

    对于射术一道,贾?也能看出一点门道。主要是她也练过。

    此时李烨能一箭接一箭的射中,虽然箭靶子的距离依然不是太远。但是比起去年有一些进步。这在贾?的眼中就是好事情。主要还是孩子的学习热情挺高。

    爱好,从来就是进步的动力源泉。至少贾?真的这般认为。

    “娘娘。”宋德来禀明消息,他说道:“东宫报喜,太子妃今日晌后添一位小郡主。”

    “东宫添一位小郡主,确实是喜讯。”贾?赞同这一话。

    “烨哥儿,你添了一个小侄女。你可要替小侄女准备礼物?”贾?笑着问一问亲儿子。

    “要。”李烨倒是有兴趣。或者说他对于打理自己的小库房,他的兴致不错。

    小孩儿虽小,马上就要满四周岁,他这时候倒是学习的极快。小朋友的世界里觉得大人就是好。

    于是总想学一学大人。至于长大后,多半又会后悔小时候的童真时代多快乐。

    只能说人嘛,无论怎么选择后,总觉得另外一条路可能更好。好就好在,可能二字上面。

    于是贾?陪着儿子去他的小库房,李烨给小侄女挑了礼物。贾?也给东宫备了贺礼。

    李烨的用心,贾?当然在礼单子上备注出来。

    小朋友的心意总不应该被辜负。倒是贾?的贺礼就中规中矩,一切按着皇家的规矩来。

    东宫生一女,皇太子膝下有两位嫡出的郡主。

    这等消息一出来,九畹宫的宋昭媛接到消息时就笑出声。当然笑归笑,开心归开心,要送的贺礼肯定不能落下。

    旁人于此事上还能顺其自然。

    玉衡宫里的钱淑妃就咽不下一点心气儿。对于钱淑妃而言,她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婆母。

    想当初太子妃进宫时,她给过机会。这都怀上两胎,一直没能生下皇孙。钱淑妃心头不想忍了。

    不过想归想,钱淑妃还是担忧的。主要是太子妃的背后有镇国公府在。镇国公府的妻族助力,钱淑妃还盼着皇太子拉拢住。

    怎么拉拢,当然是东宫得有嫡出的皇孙。

    如今嫡出的皇孙盼不到。钱淑妃急在心里口难开。

    口再难开,钱淑妃也准备张一张。

    宏武二十四年,皇太子监国。皇帝亲征,燕王从征。

    京都内苑,皇太子嫡次女的洗三宴和满月宴都算办得低调。

    当然皇家的低调,那也是有规格在。在贾?瞧来,再是低调,也没有低调到哪儿去。毕竟银子是花了不老少。

    金粟宫的花厅里,张昭仪在陪着贾?闲聊宫里八卦。

    “好叫娘娘知晓,东宫里,淑妃已经刚过去好几位的庶妃。如今的东宫女眷多了,许是很快就能传出喜讯。淑妃求皇孙,这满宫上下人人皆知。”张昭仪感慨一回。

    “就是要苦一苦太子妃了。”贾?感慨一回。

    “娘娘,也不能怪淑妃娘娘,真是太子妃的肚皮不争气。连生二女,东宫也难。”张昭仪有一点能理解钱淑妃。若是搁在钱淑妃的位置上,还真不一定能等到太子妃连生两胎。

    民间小户倒也罢了,妻族势大,可能还忍一忍。可搁在皇家,还是搁在东宫。这东宫缺着继承人,这不是给燕王机会吗?

    瞧一瞧现在的情况,燕王从征军前。还是在皇上跟前晃悠。

    反正东宫急不急,张昭仪不知道。不过张昭仪替钱淑妃着急。

    这不是让宋昭媛那一个贱人得意吗?

    一想到燕王一旦立

    功,宋昭媛可能母凭子贵。光想想,张昭仪肝疼,疼得她一宿一宿的睡不安。

    “是啊,都难。”贾?感慨一回。

    谁不难呢,宫廷里的女子们在斗盖场里,人人立争上游。

    宫外的妇人们更难。要知道这一个时代里,在朝廷眼中男丁的用处更大。毕竟徭役兵役,全要男丁来服。

    女子的用处,除了生育下一代还有吗?纳赋纳税,谁来承担。这自然是男丁们。

    对于朝廷而言,他们根基在于纳赋纳税的人群。很现实的利益问题。

    前世今生活了两辈子。贾?得说一句,前世007再差,好歹还有职场可以当卷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女子可挣钱,所以才能提自己做主这一个概念。

    若不然呢,一切皆虚谈。

    搁这一个时代里,女孩子在婆家娘家的地位都挺尴尬的。没有恒产,何来恒心。

    想到这儿时,贾?又想朝廷的均田。好歹如今总算有变化。

    哪怕她这一只小蝴蝶煽了一下小翅膀。倒底还是皇帝用心出力的在推动。

    打这,贾?觉得皇帝都是一个好人。至于对于天下丁女而言,能得朝廷均田的福利,哪怕只有丁男的一半,那也是得了恒产。

    “盼皇上出征顺利,盼大夏万年,盼大军万胜。”贾?双手合十,她念叨一回。

    这般感念一番后,贾?对张昭仪说道:“本宫心底也就懂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如今旁的不重要,就盼着皇上平安归来。若得大胜,更是朝廷大喜,我等宫中妃嫔一样大喜。”贾?笑着对张昭仪说道。

    “娘娘,您的话自然在理儿。谁不盼着皇上好,我等也沾光彩。”张昭仪一个膝下无嗣的妃嫔,她当然盼着皇帝好,更盼着皇帝长命百岁。毕竟一旦新君上位,张昭仪就是喘一口气活死人。

    张昭仪这等享着一宫主位娘待遇的妃嫔,从来不会盼着皇帝不在了。

    二人说说话,就把东宫的太子妃搁在脑后面。谁让大家伙不熟,利益又不在一个立场上。

    后宫妃嫔们的站队,也一定遵从着利益的原则。张昭仪再恨宋昭媛母子,她也不会想着就站到钱淑妃母子那一边。

    张昭仪不敢,因为她会站在并且金粟宫,这是皇帝的明示。再则说贵妃也接受了,想转投,那是自寻苦吃。

    张昭仪能盼的就是钱淑妃母子给力一点。快快压下去宋昭媛母子。

    宏武二十四年,季春临,姑洗月。

    如今的宫廷内苑中,妃嫔们都低调许多。至少在贾?眼中如此。

    倒是太子妃如今更显得贤惠几分。哪怕在金粟宫里,贾?都听到太子妃良好名望。

    这里面谁出力最多,这简直不是傻子都懂。

    贾?跟身边的女史感慨一回。她说道:“太子妃如何经营贤惠名声,她也不容易。”

    “娘娘,太子妃这般做法多聪明。许多人还是暗中皆有夸赞。”司马女史回话道。

    这一个道理谁都懂,只是能做到的全是忍者神龟。毕竟要名声的话,在很多事情上就会束手束脚。

    当然同时这也是一种保护。束着自己的手脚时,何尝不是又在约束旁人。

    只是太子妃的做法,贾?一个局外人也看懂。连续生下两位郡主,太子妃不奢求子嗣缘分。

    这求一个好名声,也给两位郡主将来谋了良缘。

    至于东宫如今求皇孙的是太子,是玉衡宫的钱淑妃。当然努力想升职的东宫庶妃们也在求皇孙。

    就此时,司徒女史进殿内禀话。她福礼后,说道:“娘娘,宫外报喜,代王妃今日诞下一位小世子。”

    “大姐姐膝下添一子,代王这一代有二位小郎君。此乃大喜。”贾?觉得这事情确实是喜事。她当然也得替刚出生的小外甥备了贺礼。

    这喜讯从来就爱接着来。

    头一天贾?接着喜讯,代王妃贾元娘生下一子。次日,陵川郡王府也报了喜讯,二姐姐贾二娘也生下一子。

    对于两个姐姐求子成功,贾?替二位姐姐高兴两回。那当然应该送的贺礼不能落下。

    宏武二十四年,季春一过,迎来新时光。

    孟夏临,中吕月。佛诞节,贾?过了二十四岁的生辰,楚王李烨年满四周岁,至明日就开始吃了虚岁五岁的饭食。

    这等时候贾?也听到一些东边的消息。

    朝廷大军非常顺利,对吴国的开战是连战边捷。当然都是小战果。至于大战果可能还在后面?

    战场上的事情,都是五五开的大事。不到最后一刻,这不可能见了分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于贾?而言,听一听朝廷的捷报也不错。至少对于京都的百姓们而言,常常听捷报,这人心安定。

    然后在这一个孟夏之月,贾?也连连收喜讯。

    随国公府,贾?的嫂嫂和弟妹们也是接连生了孩子。

    在这一个孟月,贾?又做了姑母。她的弟弟们各添了一个子嗣。当然这一回随国公府得了女孩缘分。贾?目前添了三个侄女。

    在宫廷里的贾?当然是给宫外的小侄女们也送了贺礼。

    对于小侄女们的降生,贾?还是挺开心。她赐了礼回到随国公府,也夸了嫂嫂和弟妹们。说她们膝下有儿有女,端是正好凑足一个“好”字。

    宏武二十四年,仲秋临,南吕月。

    金粟宫里,贾?觉得日子挺闲适。就是这等时节,朝廷大捷的消息传来。

    “娘娘,朝廷大军大捷,王师大胜吴国水师,吴国水师战败被俘,往后朝廷大军过大江犹如无人之境。朝廷必胜,吴国必败。”禀了这一番话时,宋德的声音里也有颤抖。这当然是高兴的。

    “本以为吴国的水师利害,哪料朝廷大军更利害。”贾?也夸一回。

    吴人善舟,天下皆知。如今他们最利害的水师败了,然后呢?在天下人的眼中是否代表了大夏朝廷的胜利指日可待。一旦大夏一统中原,这便是天下正朔。

    贾?能理解宋德的高兴,朝廷好,皇帝好,依附于皇家的宫人们,特别是有前程的宫人们自然也会得着好处。

    “大善。”贾?夸一回。

    “娘娘,奴婢还有一事上禀。”宋德又赶紧说道。

    “讲。”贾?听过朝廷大捷后,她这心情真不错。这时候脸上都带着盈盈笑意。

    “东宫的太子妃向各宫递了喜讯。东宫里的彭庶妃和袁庶妃皆有喜。”宋德赶紧说了第二个消息。

    “东宫二位庶妃有孕,真可谓是双喜临门。玉衡宫的淑妃听得这等喜讯一定开心的很。”贾?的语气平静,她真觉得无所谓。反正东宫求子的事情满宫上下人人皆知。

    至于皇太子又要添子嗣的事情让太子妃一宣扬,很大的可能也想借一借朝廷大捷的喜庆。

    搁贾?这里念头一转,她就觉得八成当如此。!

    

    _ad_hf();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