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兵去攻打长安,那天下人如何看我?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能打下一片江山的狠人,哪个会把脸面看得比利益重?
窦建德不肯听从,凌敬坚持进谏,于是到了后面他就有些恼了,另一边,王世充派来的使者怎么能看着窦建德带军回撤?那他们洛阳什么时候才有救?
于是贿赂夏军中的将领,在他们的煽风点火下,窦建德也觉得凌敬不过书生而已,还是得战胜唐军赶去洛阳才是正理。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也与他的个人性格有关。
窦建德一开始在老家当里长,为人仁义慷慨,在乡里很有名声,曾经村子里有老人去世了,结果他家中贫穷办不起丧事,于是窦建德就自掏腰包来安葬老人。
也因为他急公好义广交好友,就连当地的盗匪都和他有交情,于是从来不去窦建德的家乡作恶,但也正因如此,当地的官员就觉得窦建德已定与盗匪相勾结,于是逮捕了他的家人无论老少都杀了,窦建德因此带人投靠了高士达,自此起事。
在后面的战争中,他也一向身先士卒体恤兵将,经常接济别人,信守承诺礼重贤良,后来称帝,也是善待臣属和治下百姓,在河北很占民心。
当年李世?被他俘虏又逃跑,但是他的老父亲还在窦建德手里,于是就有人建议杀掉李世?之父,但窦建德却认为李世?是忠义之臣,以血亲相胁,非君子所为,于是放了李父。
王世充的属下三五天就跑一个,过两天又跑一个,但窦建德的部下却从来没有叛逃过,都对他很忠心。
重信义守承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个良好的品德,但对于一个君王,有时候就会成为道德上的枷锁。
在凌敬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王世充反驳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郑王王世充向我求援,我也同意了来援助他,如果现在撤兵去攻打长安,那天下人如何看我?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能打下一片江山的狠人,哪个会把脸面看得比利益重?
窦建德不肯听从,凌敬坚持进谏,于是到了后面他就有些恼了,另一边,王世充派来的使者怎么能看着窦建德带军回撤?那他们洛阳什么时候才有救?
于是贿赂夏军中的将领,在他们的煽风点火下,窦建德也觉得凌敬不过书生而已,还是得战胜唐军赶去洛阳才是正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窦建德自己也想要洛阳这个好地方,打退了唐军,郑军也是疲弊之军,说不得就能反客为主入住东都;但他如果去攻取汾晋一带,那洛阳之围一解,他就更不可能占据洛阳了。
正在这时,探子传消息,说秦王率兵牧马河畔,应该是没草料了,他们的马只能吃草。
窦建德认为机不可失,就是要趁着唐军物资短缺发起战争,于是,在第二天一早,他就在汜水河另一侧列阵,阵列绵延二十余里,阵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置业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