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金碧辉煌老牛拉珠玉琳琅破车(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始鸣,芒种候,反舌无声。五月里, 天候转暖, 树木青头, 伯劳鸟的叫声隐隐约约地自河水两岸浓密的柳荫中传来,啾啾而鸣, 透着饱食的喜悦, 这时候也正是虫豸滋生,它们可以随处取食的好光景, 时不时地还能见到鸟儿们在柳荫枝头跳跃, 也让行走在树荫下那一眼看不到头,稀稀拉拉的队伍透了几分小心,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出远门的旅人来说,这是离不开的东西,不但能遮阳挡雨,舀水扇风,而且还可在这样的时候为他们防范随时落下的鸟屎。不论是紧随着御舟船队护卫前行的三千精兵,还是陈列前后走得稀稀拉拉,穿着也多种多样,更像是逃难的六千厢军, 都少不得这么一顶大帽子。只是,厢军的斗笠多是竹制,还有些用草帽充数,而正兵那一身行头却十分像样,斗笠上披撒着的红缨令人羡慕,再有居中骑马的将军, 他们戴的就不是斗笠了,而是铁制的高盔,在帽顶还高高地伸出一根铁棍,上头或者缀着红缨,或者干脆插着小旗,根据品级、职位的不同各自有异,但有一点是不便的,那就是的确相当的威风。
这么一个穿着全甲的将军,高踞大马之上,瞧着足有两人多高,简直不像是凡夫俗子,有点儿天兵下凡的势头,叫人见了,也不由得打从心底畏惧卑服起来:且不说别的,就是那高马看着都让人咋舌,在买活军的仙器传扬开来之前,马本就是平民百姓所见到最大的奢侈品,天家京营的精锐,所骑的还不是常见的鞑靼战马——实际上,便是相对矮小的鞑靼战马也是少有的,民间常见到的都是瘦骨嶙峋的大走骡,身量虽然高,但那和马相比还满不是那么一回事。能够有一匹大概齐肩高的鞑靼马,已经算是兵士里混得相当不错的了!
以这些厢军常见的身高来比较,齐肩的鞑靼战马,按买地的度量衡来说,大概就是一米左右。这算是民间最常见的马匹了,可这些京营的正军,骑乘的那都是一人多高的大马,比量着大概要有两米了!这样的高度,再加上百户、千户们那高高的头盔,当面站着的百姓需要把头仰得高高的,才能勉强和骑士对视,再设想一下,倘若他们穿着了全甲,手里还有一把青龙偃月刀,那当真是令贼子山匪闻风丧胆,就是什么都不做,光策马压阵就足够所向披靡了!
据说,这些马都是前些年洋番商人设法贩来的好货,有大食马、汗血宝马,甚至还有人不知怎么从欧罗巴弄来了他们的国王马‘安达卢西亚马’,敬献给天家,得了非常丰厚的赏赐。这些好马,平时都是养在皇家御苑,最多是在西海吃吃草,放着跑几步,根本不可能随意骑乘到民间,倘不是这一次护卫南下,哪有机会见识到这样多的好马,被马监的健壮骑士轮流驱策,在河堤边上的官道放蹄的大场面?!
不得不说,跟从御舟南下,这眼界是当真开了不少的,这些匪夷所思的名贵御马还在其次,首先众人见识到的就是那华贵的龙舟,虽然在幻灯片中,有些人也能看到更加匪夷所思的风景,但这和亲眼所见那还是不同。就说那岛船好了,在京城还很难看到,需要托关系额外花钱,才给私下里播一场——毕竟有为敌人扬威的嫌疑在,那些想方设法走门路搞了买地幻灯片放映机的人家,宁可多放一下《新绘移鼠教经文第一章》的配图(据说城里那些移鼠会的教士对此很恼怒),或者干脆再露骨一点,放那《绣像金萍梅》做的幻灯片,也不愿意放这些可能惹来事端的东西。想看的人只能千方百计地钻营,混成自己人了,才能看到一二呢。
可是,这样费劲巴哈看到的岛船影像……那都是啥啊,要么就是茫茫大海上一个小黑点,看着和小木船一般,要么就是黑乎乎的高楼里有一两个人在对着观者挥手,瞧着非常的模糊,似乎是要营造岛船之大,但看了一点真实感没有,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说这施展神通摄取魂魄来描绘仙画的‘摄魂使’,实在是漫不经心,活儿糙得让人生气,哪怕就是老农随便摆弄,效果说不定都要更好得多了。这如何能与眼见着的龙舟相比?
这龙舟是眼见得着的庄重气派:层的楼船,那精雕细琢就别提了,还胜过千工的花轿,虽然囿于河道,长宽有限,但在精细上真是做到了十二万分,雕梁画栋、彩带缎幅,便连二层的栏杆,到了夜间都要围上丝障,若是有女眷出来甲板,更是煞有介事,都有屋里人跟着张开锦障,一路遮蔽,这样用来遮挡身形的罗帐,民间用的青布就算是很不错了,可天家呢,用的却是璀璨光华、灿烂辉煌的锦帐!
居中的龙船,巍峨庄严,天子安居其中,真有几分代天行道的气派,前后导游跟随的官船,清一色都是新漆的桐油,虽然规格有异,但外观上却还是抱持了一定的统一。到了晚上,官船上缀着绣球彩灯,倒也热闹,那龙舟更是流光溢彩,灯火通明,诸多珠灯洋洋大观,简直就像是在水上缓缓行动的鳌山,里外都是灯火通明,鲁老二等人在岸边帐篷里歇宿,都不需要特地起火,就靠着龙船的灯火都能照出二里地去。饶是他们已经跟着走了大半个月,每每晚间若是能隔远见到龙船亮灯,也都还是要赞叹一番,认为所见的这番热闹,已经好像进了仙界,回去足够好一番吹嘘了。
“就是可惜了的!这样的气派,却没多少百姓能见得着!”
这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感受,因为他们这些厢军中,除了为厢军收、张帐篷,垒灶做饭,洗菜烧火,去沿岸州县运送补给之外,重要的工作就是警戒四周,呵斥来看热闹的百姓。这龙舟虽然在河中行,但这般的气派除了少量官员之外,根本没人能见到,因为大多数百姓都被阻拦在河边一里地之外,除了些船顶的大旗之外,什么也看不到。
每日里正兵披挂上阵,戴着红缨斗笠,暖热的天气里还穿着棉花甲……保持着整肃军容一丝不苟地往前行走,配合着将军、龙船,营造出好一副严整景象,如此卖力地表现着,却没有一个观众,一切全在寂静中进行,除了时不时两岸发生帮喊的“肃——静——”之外,沿岸的百姓压根就不知道御驾从州县经过……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又可惜又可笑的事情,实在不知道这么做的用意是何在,难道就为了做给那些前来觐见的州县官吏看的么?可这样的访客一日大概也没有十几个,为了十几个看客,摆出这样的阵仗,似乎也太小题大做了一点!
“固然了,到武林码头的那一刻,应当还算是威风的……可就为了这,上万人要辛劳一路,别的不说,就光我们六千厢军,完全就是为了体面找来的,很可以完全裁撤……”
这是他们上路之后逐渐得到的结论:厢军可做的事情实在是不多的,实际上沿岸并没有什么土匪需要正兵出动去剿,正兵所有的工作内容,就是光鲜亮丽地整肃前行,而厢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正兵以这样的一种形象出现。如果没有厢军,正兵分出若干艘船来装帐篷、铺盖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推出一些人来装运炊具等等就行了。当然,这样的话他们要背负自己的包袱,很显然军容就不会这样齐整了。大多会和现在的厢军一样,着短褐,高绑腿,肯定不能穿甲。
这样的话,可就不威风了……不威风的话,为什么不坐海船南下呢?这样一想,大家便容易得出一个很丧气的答案,那就是整个河运南下的仪仗,所谓的不过是片刻的威风,而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实际上都毫无意义,只是基于一些莫名的原因进行的无观众的,荒谬的表演,大家在其中都十分的疲累,耗费且还巨大,但在整个旅程之中,这样的表演居然还在公然地进行着,谁都没有出来戳穿。
倒说不上是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