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人才济济(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冯胜见状又介绍道,“回大帅,还有这个汤和,濠州本地人,今年二十有六,带十数人来投,粗通文墨,但胆识过人,可以为军官。
“另有一个张赫,此人今年二十有八,原是泗州人,在家乡结寨自保,手下有兵三百,其自言前阵子有个什么缪把头招揽他,然其早就听闻咱们圣武军的军威,遂拒绝此人,后又听闻咱们打到了濠州,便特意带兵从家乡来投。”
鲁锦闻言点点头,汤和的鼎鼎大名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在鲁锦的印象里,似乎也只是汤和跟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幼年时该是认识,跟朱元璋沾了老乡的光。
但汤和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历史上却并不突出,因此汤和此人可用,但也肯定前途有限,鲁锦可跟他没什么同乡之谊,想登高位在他这只有两条途径。
一,要么你能打,有真本事,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种人鲁锦自然不会埋没。
第二嘛,就是郭子兴那种,你自己带一支大军来,带资入股,那肯定刚来就有官位。
汤和两种都不是,注定只能当个小军官了,给个面子也顶多先从二百人的连长做起,不给面子那就是排长。
至于张赫,这个人鲁锦是真的丝毫印象都没有,实际上张赫这个人在原历史上也没多大名气,朱元璋手下公侯好几十个,这位连个侯爵都没捞着,只混了个福州都指挥副使,省军区副司令,你说能有什么名气?
张赫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剿倭寇,开辟从江南到辽东的海上航路,长期在海上搞运输,有次追杀倭寇甚至一直追到了琉球附近,也算是牛逼。
不过鲁锦并不知道张赫的这些事迹,但冯胜说这人带来三百多兵,还是仰慕圣武军名号,特意从泗州跑来的,这样的人带兵能力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能带着三百多人心甘情愿的跟着他过来投奔,既是带资入股,直接给个千户营官也没问题。
鲁锦又将两人名字记下,再次问道,“还有吗?”
冯胜挠挠头,不知鲁锦是什么意思,他都已经推荐四个了,按说如果都做千户官的话,十四团的编制应该是够了,而且还多出一个,这样他从七团离开时的空缺也能补上,但鲁锦还要他继续说,想来应该是想多来几个,一会见面挑选一下?
冯胜摸不准鲁锦的意思,只好继续帮鲁锦挑人,实际上这阵子来投军的还有一个人的本事不错,但冯胜总觉得那人不顺眼,因此就一直没介绍,可鲁锦一直追问,他也只能将此人说出来了。
“大帅,还有一人,名叫徐达,此人也是濠州当地人,自幼习武,也读书识字,还读过些兵书,但年纪尚轻,又没打过仗,因此最好先从连排做起......”
鲁锦闻言挑了挑眉,徐达他自然知晓,其实刚才他就看到了徐达的名字,只不过一直没吭声,但此时冯胜却说徐达太年轻,这,虽然他也不记得徐达具体年龄,但印象里应该不是特别小吧?
于是便打断道,“年纪尚轻是多大?”
“今年刚满二十。”
鲁锦闻言立刻意味深长的看了冯胜一眼,吓得冯胜连忙低头,就听鲁锦说道。
“二十还小啊,东路军的督师杨?今年也才19,这徐达既是自幼习武,又读过兵法,这样的人才何不早说?”
冯胜连忙惶恐道,“末将以为其虽有些才学,但并没带过兵,也无作战经验,杨督师师从大帅,早在庐州时便投军作战,又岂是这徐达能比的......”
鲁锦闻言顿时一抬手,打断道,“好了,这年头自幼习武,又读过兵书的人才本来就少,即便没有带兵经验,也可重点培养,有类似的人才你只管举荐便是,要不要用,如何用,我自有打算。”
似乎是觉得说话有些重,怕冯胜瞎想,鲁锦又道,“不过你说的也有些道理,纵是再有才学,没有打过仗那也是没见过血的雏,也不能太过揠苗助长,这种人的确应该多加历练,不然骤登高位,恐怕就长不好了。”
冯胜闻言这才松了口气,连忙说道,“大帅英明,末将正是这个意思。”
“除了这个徐达,还有吗?濠州即将迎战,这里的人口不宜久留,要么进城,要么暂时迁到定远,有愿意当兵的也可招一批去庐州,正好禁卫军也需扩建一些,不然庐州那边的兵力也少,四方出现危机也难以支援。”鲁锦挥了挥手再次问道。
冯胜一听这次不光是给他的十四团选将,还要挑一批去庐州的禁卫军,当下便松了口气,于是又给鲁锦介绍了几人。
有擅使花枪的张龙,有会骑射的周德兴,放在这个遍地农民文盲的时代,会一手好武艺已经算是绝对人才了。
鲁锦听的点点头,但他之前翻名单的时候,明明看到了唐胜宗的名字,却不知道冯胜为什么没有推荐此人,难道此时的唐胜宗还入不得冯胜的法眼?
鲁锦不知其中原因,便想着最好不要埋没了人才,万一出个韩信那样的,不受重视心里委屈,再转投他处就不好了。
他倒不是特意收集名将,而是那些人就在那里,你自己不要,说不定他们就会转投别人,到时候带着敌军来打自己,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