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建安幻》全本免费阅读.cc三人的答卷被整齐地摞在桌案上,似一堆堆厚厚的小山丘。
孙少衡首先摊开蒋其正和封嗣的那两摞,看向宋怀州,“宋大人是李翰林的老师,想必对李翰林平时的文风就多有了解。”他顿了顿,随意抽了几张递给宋怀州,“烦请您帮我看看,蒋、封二人的行文风格是否与李翰林的相似,若有相似,又是何等程度上的相似?”
他说话时,鹰隼般的双眸一直盯着宋怀州看,说是请教,眼眸中却满是威胁试探之意。
宋怀州并未察觉到他异样的目光,神态自若地接过两人的答卷,凝眉端看片刻后,脸色骤然变得难看起来。
孙少衡问:“如何?”
“十分相似。”宋怀州心惊道:“若非字迹截然不同,我倒真以为这几篇文章就出自昀磊之手。”
唐璎心里明白,宋怀州这话看似对李胜屿不利,却也暗暗点出了字迹不同的疑点??蒋其正的字锋锐凌厉,力道遒劲,而封嗣的字偏婉约,饶是两人的内容再像李胜屿写的,但字迹却截然不同。他的这番话倒不失为一种袒护。
随后,朱青陌、崔杭二人也逐一检阅了两人的墨本【1】,与李胜屿少时留在维扬的笔墨对比后,皆对宋怀州的话深以为然。
科举的阅卷人员是由考官们抽签后随机决定的,阅卷人员初审过后,会将荐卷【2】交由同考官审阅,同考中意的,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获得“取”字的试卷,便有了被主考官审阅的资格,倘若主考也满意,就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三人的答卷上,皆有“取”字和“中”字的字样,有些精彩的段落还被考官们圈了红。单看宋怀州的反应,蒋、封二人的卷子恐怕都没经过他的手,而是由另一位主考陆景山最后批阅的。
“哼,文风相似又如何,孙大人莫非觉得我在包庇他们?”
陆景山见火被引到了自己身上,怒容骤现,他显然还对孙少衡不听他劝阻而私拆答卷的事感到很不满,不以为然道:“李胜屿身为翰林院侍读,博学多才,程墨【3】无数。正如他本人所说,封嗣与蒋其正二人或在官府往期发布的刊文中拜读过他的作品,因仰其文风,考试时特意模仿而撰之,又有何大不了的?”
一旁的朱青陌也点头附和:“不仅如此,按常理来说,生员在作文答题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成法,既要切题,又要让文章中所有的表述都与主旨紧密贴合,是为语不离宗。不过,本朝也并未规定生员在答题时非得按特定样式的文体写,有时往往是那些离经叛道的文章,更容易一鸣惊人,不落窠臼,而仿写亦是一种本事。”
这位年轻的朱家后人微微弯腰,敛眉看向孙少衡,“下官以为,无论何种文章,皆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只要生员不拾人牙慧,按照自己所想行文即可,实在不必过度拘泥于原创亦或仿品。”
朱青陌说话时,唐璎一直在打量他。
这位朱阁老的亲侄一身赤色官服,面容儒雅,气度坦然,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未否定陆景山,也未直接驳了孙少衡的面子,但言语间还是偏向蒋、封二人的。陆景山是礼部尚书,正是朱青陌的直属上级,也不知他这番话是不是为了迎合他才故意这么说的。
朱青陌的这番话让众人挑不出毛病,况且每回乡试批卷时,生员的答卷都是要拿来做横向比对的,江临的文章确实比蒋、封二人的略次一筹,那么说明诸位考官至少在批卷的公平性上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也难怪姚半雪当初拆了答卷的真本也未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想来问题并不出来答卷上。
孙少衡的目光凝视着堂外的天空,对朱青陌那番似是而非的话不置可否。
“朱大人说的没错。”
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崔杭却开口了,之前几人在讨论时,他默然垂着头,始终一副低调的模样,是个让人很容易忽视的存在。
他一开口,众人的目光又立时转向他,他却恍若未见,径自道:“生员的行文风格确实不必拘泥特定形式,有人可以写得惊天动地,气势昂扬,而有的人则更擅长和风细雨,巧思不断。不论是原创还是仿写,若想将文章写得通透、流畅,博学才是前提。只要生员自己有思想,有慧根,自然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文体式,就可使文章杨葩振藻,自成一家。”
崔航的这番话看似在和稀泥,实则暗指蒋、封两人不学无术,拾人牙慧,毕竟从他们二人往昔原创的文章来看,无论是思想还是立意,没有一篇能超过他们考试中仿写的那几篇,更遑论“博学”了。
唐璎的目光在四位考官中来回巡梭,最后定在了说话的崔航身上。
关于李胜屿是否协助了蒋、封二人舞弊的设想,三人持反对态度,唯有崔航一人表示支持。宋怀州是李胜屿的老师,他相信自己的学生倒无可厚非,陆景山则是阅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