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外来客1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次,科学家们目光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不是之前的怀疑。

    纪遇在装置控制台前,调节装置参数,操作各种控制器和按钮,逐步将实验装置调整至状态。

    实验装置开始运作,电磁场在装置内形成强大的场效应。纪遇注视着实验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装置中心周围微弱的空间扭曲迹象,表明电磁场可能影响了周围空间的性质。

    突然,装置中心的场效应变得更加强烈,引起装置周围空间的明显扭曲,一位科学家惊讶地说:“这是……”

    纪遇微微一笑:“这是实验装置成功模拟出的引力场效应。”

    科学家们震惊又兴奋,这个初步成功的实验证明了纪遇的理论可能性。

    虽然纪遇这两次操作,花费好几十亿。

    但重点是成功了,人类的科技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飞跃。

    原本心里还抱有怀疑的人,这下终于燃起了更多的希望,哪怕他们知道希望渺茫,也能让他们不至于放弃。

    此刻,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纪遇身上,这个带领着他们突破了人类科技的女人。

    不过依然有人觉得只是初步实验,要投入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两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

    *

    天文机构24小时监测这颗行星,并对信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

    经过更多的数据观察,这颗行星是黯淡的黑灰色,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岩层,布满了深邃的裂缝和巨大的陨石坑。

    科学家给这颗突然闯进太阳系的行星,起了个名字,叫天外来客。

    距离天外来客到达海王星轨道倒计时56天。

    巨大的会场内坐满了顶尖科学家。

    这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一幕。

    一个模样二十几岁的女人站在台前,教这些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关于反物质和引力牵引类的知识。

    纪遇站在大屏幕前,无保留地仔细深入讲解了人类可以理解,但是还无法实现的技术。

    纪遇不光授予了他们理论知识,还描绘了详细的图纸和制造方法,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逐步教他们如何制造和组装这些设备,包括材料、加工工艺和安装步骤。

    在这场灾难来临时,38区也不再遮掩,但凡是纪遇认为用得上的技术,他们全都拿出来。

    纪遇利用现有的科技基础进行优化和改进,结合38区一直以来秘密实验的技术,让这些科学家能听得懂并且理解,比如改进现有的磁约束和核聚变技术来实现反物质存储。

    这些惊人又先进的知识和制作水平,让在场的所有科学家瞠目结舌。

    纪遇讲解完之后,在话筒前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许多人举起了手。

    纪遇指了其中一个人,“请说。”

    科学家拿起话筒:“既然使用反物质和引力牵引技术,那么5万吨火箭是否过于庞大了,我们可以缩小。”

    纪遇回答:“这个重量经过多方面考虑,技术整合、安全性、系统冗余、任务需求以及人类现有能达到的工业水平的极限。减少重量可能会导致某些关键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达不到预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她在屏幕上写下公式和画图,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即便使用了反物质技术和引力牵引,依然不能缩小火箭规模。

    纪遇一边写一边说:“反物质推进系统和引力牵引装置,本身要占据相当大的质量和体积,需要坚固的结构和防护装置。而且在反物质反应和引力牵引装置启动前,还是需要传统燃料来进行初始调整和启动,包括导航、通信、冷却和其他辅助系统仍需要稳定的能量供应,所以需要庞大的运载力。”

    “火箭发射时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初始阶段需要极大的推力。化学燃料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极高的推力,适合这种高需求的发射阶段。反物质推进和引力牵引技术虽然先进,但在大气层内靠近地球时,由于能量强大,可能存在未知风险,所以需要远离地球才能启动。”

    “第一阶段,传统化学燃料用于离开地球引力井,达到安全的初始速度。第二阶段及以上,反物质和引力牵引装置在深空中启动,减少传统燃料的依赖。一旦火箭进入太空,重力和大气阻力显著减少,使用反物质推进技术和引力牵引装置可以更高效地进行长途航行和轨道调整。”

    纪遇从头到尾解释了一遍之后,科学家们连连点头。

    另一个科学家科学家拿起话筒:“这次发射地点定在海岛,等我们成功制造了这枚5万吨的火箭,如何将它安全地运输到发射场?”

    纪遇早已预见到这个问题,全都计算的清清楚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