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 饺子馆的赵姨和老付一(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诡踪》全本免费阅读.cc赵姨的饺子馆开在虹口老城区的一条美食街上,这条街道中间的马路并不算太宽,走在其中稍显有些拥挤。
街道两边满是小吃店和餐馆,虽然门面都不大,但是品类齐全,其中更是不乏一些老字号餐厅和网红店铺。
周边邻近小区的居民和慕名而来的食客让这条街道异常的繁忙热闹,街上的店铺也都生意红火,完全不必为客流问题发愁。赵姨的饺子馆是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以北方风味水饺为招牌餐点的饭店。
十年前赵姨和对象老付从东北来到上海闯荡,那时的两人一穷二白,准备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大城市里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之旅。
初期的夫妻二人因为没有本钱,只能先在小饭店里打工赚钱。
从保洁员干到服务员,从配菜员再到厨师,两个人凭借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一路走过来,等到攒够盘下一间小门头房的资金后,两人就从打工的地方辞了职,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了。
一开始两人为饭店到底经营什么菜品很是伤脑筋,老付炒的一手好家常菜,赵姨则擅长面食的制作。
就在两个人为到底是叫家常菜馆,还是叫面馆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坐在一起吃晚饭,老付盯着碗里媳妇包的水饺突然灵光一现,“咱们开个水饺店吧。”
正在低头吃饭的赵姨疑惑地抬起头,“你说什么?什么水饺店?”
老付开心地看着赵姨,“你看啊,在上海有很多炒菜馆,也有很多面馆,但是水饺店就不太多,我们开个水饺店不就是物以稀为贵了。再说了,你这包水饺的手艺可是祖传的,在咱们村里都是出了名的,就这口味谁吃了不说好,吃了还想再吃啊。就开个水饺店,你包水饺,我炒几个下酒菜,咱们这馆子就齐全了。”
赵姨笑着数落老付,“你这是突然抽哪门子风呢?吃个饺子就决定开水饺店,明天吃个馒头还要开馒头店是吧?我这饺子好是好,但是咱们这北方的水饺,到底适不适合南方人的口味还不好说呢,这事儿不得再商量商量。”
“不用商量了,我就觉得是真的好,就这么定了。”老付一锤定音,赵姨表面上一脸嫌弃,心中却有些美滋滋的。
几天之后,饺子馆开张啦。因为饭店主营饺子,而饺子是赵姨包的,所以老付对店里的伙计和客人们说,自己的老婆才是饭店的老板,自己就是个打下手的,平时要叫赵姨老板,叫自己老付就行。
赵姨觉得赵老板这个名字听着别扭,于是对外统一宣布叫自己赵姨,由此饺子馆的赵姨和老付就这样成为了邻里和食客们日常的惯称。
事实证明,赵姨的祖传包饺子手艺确实名不虚传,饺子馆开业后仅仅半年的时间,就成功地积累了不少熟客,客人们口口相传,饺子馆在附近的街区里也是小有名气。
生意繁忙起来之后,赵姨和老付聘请了两名伙计帮厨,后来饺子馆旁边的店铺退租,夫妻二人又盘下了旁边的店铺扩大经营规模。
眼看着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收入也稳定起来,要一个孩子的议题也正式进入了夫妻二人接下来的人生规划之中。
早些年一心想着为生计打拼,要在这个城市里赢得一方立足之地,赵姨和老付一致同意把生孩子的事情暂时搁置,如今条件已经成熟,赵姨也即将要步入不惑之年,这已经是夫妻二人最后的机会了。
于是两人一边请西医诊治,一边找中医调理身体,专心备孕,终于在一年之后喜得贵子,至此赵姨和老付感觉人生已经圆满,再无未了的心事了。
但事实证明,赵姨和老付放心得太早了。
儿子出生以后,老付给儿子取名付胜龙,一心希望儿子将来能够人生顺遂、飞黄腾达。
夫妻二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仍然秉承的是生活上要照顾好,学习上要严厉一点的传统理念。
但是现代教育中关于儿童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三观、三商的养成这些专业育儿知识,夫妻俩别说是执行,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
赵姨和老付如今的生活好起来了,一心想着不能让孩子再像他们以前那样吃苦,在物质方面对儿子竭力满足。
儿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夫妻两人一直关注的事情,每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夫妻二人都会拿出时间对儿子进行督促教育,急性子的赵姨有时候火气上来,甚至会直接上手教育。
而每当这时,老付并不会直接干预赵姨的教育行为,而是会站在旁边默默地关注,以防事件的走向失控,即便当时发觉一些问题,也会在事后找到赵姨单独沟通。
但不管是赵姨还是老付,他们都认同孩子是需要管教的这个理念,他们宁可现在对孩子严厉一些,也不希望将来为养出一个逆子而遗憾和后悔。
夫妻俩人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错,只是现代的小孩子与他们父辈的童年相比,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赵姨和老付还在上学的时候,社会环境比较单纯,孩子们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就是通过老师和家长。
对那时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话语具有无上的权威,老师的教导是必须遵从的,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衡量学生价值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而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早已不同,他们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就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所包围。
他们出生在大人的关注之中,从小就被打上了世俗的标签,富二代、高学历父母、高颜值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