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软刀子割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全本免费阅读.cc

    五十文一条的有奖建议带来了怎样的示范效应,尚且不得而知。

    但对朝廷新政的信任度显然已经拔起来了。

    悠悠众口这么一传,实际上不必付出半点钱银,只是免除了些之后定然能在田亩登记猫腻核查上找回损失的粮税,带来的轰动效果,绝对百十倍于先秦的徙木为信。

    瞧瞧百姓们的热情吧。

    只这一地,主持赋税收取的官员就免除了,等价至少十两银子的粮税。

    即便各划区有重复,他们也照免不误。

    这也是宫里的意思。

    先清丈归属清晰的百姓田亩,收取赋税,把这田亩清障赋税改制的疏漏,化作一个个奖赏的由头发放到百姓手里,让其得利,再核查那些名目不清或是身后有靠山的地主乡绅、权贵的田产。

    如此一来,就不怕有人在暗中煽动民意了。

    就算一条疏漏在划分的各区重复百十条,能多支多少钱银啊,用这点钱银就能换凤阳百姓的民心,就算是抠搜的老猪也断然不会吝啬这点铜板。

    何必为了这么点铜板,在百姓心中埋下不快。

    只要凤阳造事成了,再借着报社的渠道于北地大肆宣传,大势就成了。

    到时候,完整的新税制就会推行北地。

    虽说南方的乡绅氏族相互勾结,又是大明粮仓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暂且不可轻动,但只要老朱的官员南北异地出任官员的条例能够坚定执行,这些出身北地的官员就不会放过这个捞政绩的机会。

    再加上朝廷的有意扶持。

    惶惶大势之下,这些像铲沙子一样的北境官员就会遍布南方乡野,以其为支点,在南方慢慢铺开乡绅豪门权贵官员一体纳粮的税制,也就是个水磨工夫而已。

    至于为什么不一步到位,执行什么清朝的官绅一体纳粮。

    其实是因为。

    在明朝。

    任何官绅权贵读书人,压根也没有什么不必纳粮的特权。

    没错,这在清朝以前,依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老朱给孔家封衍圣公,优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