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树若有灵,大约会被它遮蔽之下的青年男女间的斗嘴烦死,恨不得拔根捂耳逃走吧。

    孙悟空一向是动手派,能打架解决的事情绝不哔哔,况且天生天养的石猴,一切认识皆来自于自行体悟,能对佛道有什么深刻感悟?

    玉帝伪善,招他上天界,只给了个芝麻绿豆小的弼马温官职,成为他历史上的污点。一路取经,最恨有妖怪叫他弼马温,一听到,挥舞金箍棒都更用力些。

    佛祖算计,与他定下赌约,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他个活泼好动的猴子压在五指山下数百年,孙悟空不得不低头,委委屈屈给个凡人当了徒弟。

    幸好唐僧宽严并济,还有两个傻傻的师弟,给了孙悟空家的感觉,他便有了拼命维护的事物。

    孙悟空在一旁,被动听着师父与女施主一来一往的佛道之论,只觉得比唐僧偶尔念起紧箍咒都烦人,听得脑袋都大了一圈,真不如翻个筋斗云,到天边透透气去。

    转脸想与沙和尚悄悄吐槽一下,孙悟空却见一向木讷的三师弟聚精会神,上身前倾,目光专注在说话的两人之间,明显竖着耳朵在捕捉信息,唇齿微动却无声,比听师父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传经布道都认真,就差拿出纸笔做记录了。

    都是取经同伴,他俩却一个觉得无聊头顶、一个觉得醍醐灌顶,正是“□□人,道化知命客。”

    至于你来我往的两人呢?

    唐僧越聊越心惊。

    从一岁开始学说话起,作为寺庙养大的弃婴如他,说的就是“阿弥陀佛”。

    大唐又是道家气氛弥散到所有人骨子里的环境,普通百姓惊叹时候都会下意识喊一声“无量天尊!”

    在这样大环境道家、小环境佛家里长大的僧人,唐僧自认对两者都十分了解了,当然,在佛理上是更胜一筹。

    与姜如意辩驳佛道之异同高下,在唐僧一开始看来,不过是需要拿捏住“让着东道主”又保持自己原则两者之间的分寸,几句就能了结的事情,他还有关于孕产、夺胎等事宜想要请教。

    然而,姜如意出口不凡,字字珠玑,说理透彻,让唐僧恍惚间以为是自己的师傅在场,自己是当年那个小小的、聆听高深禅理的小沙弥,只有满腹满腔的憧憬和敬佩。

    偏偏,女子独有的俏丽嗓音,又在在提示唐僧,眼前说话之人,年龄比他小好几岁,困守弹丸小国,见识应当比他少才对。

    唐僧深深迷惑了。

    因此,说着说着,他停了驳论的话口,自失一笑,收束道:“阿弥陀佛,贫僧犯了口舌之戒律,冒犯国主,自当静省才是。”

    心领神会地收到唐僧的变相求饶,姜如意意犹未尽,却懂得就坡下驴,谦虚定论:“理越辩越明,佛家也讲究打机锋的,御弟哥哥责己太严苛了。不过今日暂且到此吧,改日再请您请教。”

    沙和尚瞬间拆解出女国主的意外之意:你们想必会在我这里多留一阵子,自然能再找时间与师父逗闷子、打口舌官司。

    就不知唐僧听出来了没有。他只是摇摇头,退让了“请教”二字。

    姜如意大获全胜,觉得从头到脚都神清气爽,连侍从们捧来润唇的水都格外香甜。

    其实,她自知胜之不武。

    毕竟自己来自几千年后,作为信息过载时代的5g上网冲浪选手,有一搭没一搭,姜如意被灌输了太多佛家、道家的信息,都是大浪淘沙、经历时间考验才流传下来的学者智慧,

    自然不是唐僧从小小禅院里收藏的半吊子佛经中汲取的理论可比。

    说起来,唐僧取经回到大唐,后半生致力于翻译整理、本土化梵语经文,对于佛之一道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居功至伟。姜如意何尝不是受惠者呢?

    姜如意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用唐僧后面的成就和其他一代一代佛道大家的精华,来打败眼前还在取经路上跋涉的求佛之人而已。

    就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啦!

    姜如意想着,面上神色深藏不露,令唐僧在心底默念许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双方鸣金收兵、罢了口舌之争后,姜如意回到自己的来意:“御弟哥哥,你是宿慧之人,想必,关于子母河水给你带来的困扰,已经拿定了解决的主意?”

    翻译成她原本想说的话就是:唐僧,对你腹中骨肉,决定是弃是留?有没有痛快话儿?

    唐僧又一次自愧不如徒弟猪八戒的少想多做,也不如姜如意等女儿国君臣的当机立断。

    对于这个意外,他自然是想了整夜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