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倭寇文字起源于华夏,即使不懂倭寇文字的人才能认出来:柳生。
直播间里有不少从事文物相关工作或者懂点的,纷纷发表看法。
“柳生家族,倭寇国有名的家族。”
“标准的东洋军刀,刀型看起来应该是52式。”
“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不大,凶器嘛,不知道染了多少我国人的鲜血,一般只在博物馆见,私人收藏的很少。”
“国内有很多,钢铁不像瓷器等,放个几百年都不会坏,当年战争时期,据说最受欢迎的战利品就是东洋军刀了。”
“”
打赏的那位没说话,始终眯着眼沉浸式观察,他似乎确定了什么,激动地狠狠拍了自己一巴掌:“果然!”
他太激动,忘记了力度,拍的自己龇牙咧嘴。
懂行的明白怎么回事,大概都有类似遭遇,赶紧追问:“老哥,怎么讲?难道这军刀有别的说法?”
“倭寇刀文化其实很悠久,别看小小的弹丸之国,规矩很多了,转变时期强大之前,只有皇室成员,大藩以及警察才能佩戴,在那时候,军刀相当于身份的象征,直到战争时期才放开,并迅速盛行。”打赏者忘记这是人间的直播间,侃侃而谈道,“倭寇的观念里,武士道精神是不可侵犯的,是神圣的,军官佩戴军刀,不仅象征至高无上的指挥权,同时向敌人展示所谓的伟大武士道精神。” 一秒记住https://m.qItxt.com
说到这里,他想起了什么,正色道:“诸位可听说过军刀楼风水之战?”
直播间众人不知道“诸位”知道不知道,但他们是不知道,立刻占领弹幕。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重要的事说三遍。”
“快说,最爱听这种神神叨叨的故事了。”
“大师的房间真是太精彩了,幸好没走,先是化身导游带着看风景,接着一番爱国教育,哭的我稀里哗啦,现在我说太多了,赶紧讲吧,别逼我动手求你。”
“军刀楼风水?我怎么好像在哪里听过,啊,想起来了,是我家吗?我家是海城的。”
打赏者当然分不清都是谁发的评论,看见如此多的弹幕,喝口水润了下嗓子,伸出三根手指神秘道:“咱们国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有三幢地标性高楼,大家晓得吧。”
几乎都知道。
即使不知道的,也听过三幢大楼的名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变成全面推广,海城东区作为最早的试验田,早已从农村变成了功能聚集、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海城地理位置特殊,古往今来,都是对外的重要窗口。
国家决定,在这个窗口建立一幢地标性建筑,让全世界看看,华夏不止红墙碧瓦,也有摩天大楼。
九二年批准,九四年动工,九七年香江回归封顶,九九年,新世纪到来之前,竣工开张营业。
层高八十八,国人喜欢的吉利数字。
但是,战争从未走远,只不过从硝烟弥漫变成了别的。
九七香江回归,世界轰动,代表着那个泱泱大国,真正的站起了,重新走向世界之巅。也就在这一年,倭寇的某会社投资买下了我国第一高楼旁边的地皮,要建幢更高的楼。
我国第一高楼为迎接香江已经封顶,主体已成,不可能再改变。
倭寇国就抓住了这点,要建的金融中心,接近五百米,整整一百层。
如果建成,气势上将被压制,更重要一点,外观形状和设计如果具有冲击力和破坏力,那将成为非常可怕的形煞。
想想倭寇人一贯的阴狠风格,几乎板上钉钉的事。
一场看不见的风水大战就此拉开。
国内最顶尖的风水大师汇聚海城,商议如何抵抗倭寇的阴谋。
主体改变不可能的,而倭寇国投资的至今不知道什么形状,如果等出来再抵抗,晚了不说,还麻烦,总不能重新动工吧。
最终,一群风水大师想到了破局??主动防御!
我国高楼位于江边,形似宝塔,宝塔,华夏的传统风水建筑,镇压邪气聚八方财气,但只镇压还不够,楼顶用铝合金将宝塔盖住,然后加了点东西。
也就是之后民间称呼的狼牙棒设计。
狼牙棒,武器中最霸气,头长尖角,浑身都是刺,软硬不吃,气势可谓咄咄逼人。
当时看起来效果不错,先发制人,管你什么局什么煞,宝塔加狼牙棒,一镇一攻,保证有来无回。
然而还是低估了倭寇的狠毒。
倭寇改变原有设计方案,剑走偏锋。
狼牙棒原本叫殳,算得上兵器的祖宗,武士刀不过数百年历史,还是从华夏学来的,一把不是对手,那么,两把呢?再加上至刚至阳之气呢?
倭寇大楼形状活像两把穿破大地的武士刀,刀锋直指旁边江龙转身处个明珠塔,寓意??斩龙破塔!
同时,外墙全部玻璃,吸取了太阳之光,两把军刀被照亮,杀气腾腾。
不仅打破狼牙棒刀枪不入的煞,还力压一头。
有这些还不算,倭寇同样有风水大师,楼顶建了个直径五十米的天洞,与不远处的明珠塔上的明珠遥相呼应,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倭寇对此的说法是,灵感来自华夏的天圆地方。
最先发现不对的是一位海外风水大师,他给当时的政府写信,言明其中之严重。
所谓的天圆地方不过是借口,天洞更像倭寇的膏药旗,不是明珠所能抵抗的。
如果建成,就会像一个黑洞般,源源不断吸取龙珠汇聚的财气,所以,斩了龙,破了我华夏运势,还夺了珠。
各路风水大师再次汇聚,可是,已经没办法了。
我国第一高楼已经竣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