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不可重用 (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面对齐誉的疑问,殷俊一点都没有隐瞒,而是很坦然地说出了前后缘由。
      
              
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皇帝就册封东虏首领为‘天聪可汗’,以及召回哈里去度化倭寇俘虏的事,和内阁首辅钟义进行了私下探讨。
      
              
君问臣必答。
      
              
于是,钟义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两个主意都非常不错,皆是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掉眼前的麻烦,所以,他对此是表示支持的。
      
              
故,这两件事情在幕后就这么通过了。
      
              
至于首辅大人会不会再和内阁成员另行探讨,那就不得而知了。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在他们君臣二人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隔阂的。
      
              
什么呢?
      
              
那就是,皇帝到底会不会真的挽留钟义继续留任首辅一职。
      
              
在这个问题上,君臣二人都像是躲猫猫似的,尽量地避开不谈。 一秒记住https://m.qItxt.com
      
              
当然,这都是故意的。
      
              
因为有这层因素在,两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比较委婉了。
      
              
这种微妙感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钟义是浸淫于官场多年的老智者,即使想要试探什么,也会做得非常隐蔽。
      
              
比如,他问皇帝:这两计甚妙,莫非是出自于睿智的内阁次辅之手?
      
              
皇帝很坦然,对此直接否认,并明言告诉他,此计为齐誉所献,并非是内阁次辅。
      
              
接着这个话题,钟义又继续做起了试探:陛下手里既有如此璞玉,却又为何让他蒙尘呢?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既然齐誉是个人才,可又为什么把他丢在行太仆寺里吃干饭呢?
      
              
皇帝思量了一阵儿,还是回答了他。
      
              
言:齐誉此子确实颇具才气,但他的处事方式却有些远离常理,就比如说哈里齐鲁传教以及度化倭寇这两个主意,就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若你再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在这两个计谋里面,充满了奸诈的味道。
      
              
此外,皇帝还道:自己曾认真地看过齐誉过往的科举答卷,从中发现,他对海禁利弊、羁縻之策、倭患之源、等这些个时政疑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在有些方面,他还能追根求源、针砭时弊,说出一些很有高度的真知灼见。
      
              
但是,这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有着特殊想法的人。
      
              
像他这种人,思路太广,视野太宽,一旦赋予了他较大的权利,极易可能变得难以驾驭。
      
              
最后,皇帝做出了自己的总结:齐誉此子需要谨慎使用,但是,绝不可重用。
      
              
其实钟义试探的目的比较简单,他就是想探一探皇帝的口风,看看这个年轻人值不值得拉拢,没想到的是,皇帝还说出了这么一堆大道理来。
      
              
不过,这道理没毛病。
      
              
于是事后,老首辅就对女婿说了,齐誉此子用不着去深交,能保持一种若隐若离的姿态即可。
      
              
后面时,皇帝若是喜他,咱家就趁机拉拢;皇帝若是愈来愈恶之,那就一脚踢开。
      
              
这是一种很符合常理且很明智的做法,但殷俊却没有同意。
      
              
因为,二人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特殊关系。
      
              
柳荃的事,自然不方便和老丈人说。
      
              
于是,他就避重就轻地表示道:自己和齐誉不仅是同乡,还是同窗、同科、以及当下的同僚关系,这种现象在官场上并不多见。
      
              
所以,不应舍弃。
      
              
换句话说,如果能将这个关系经营得当的话,会是一笔不错的政治财富。
      
              
钟义踌躇了一阵后,终于认可了这个说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