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你们可用过早饭?”玥琳让桃始添了两把椅子;海格格和陈格格谢过才各自坐下,陪玥琳一同用过早饭。

    外边的雪下得愈发大了,撤下早膳后,青楸为玥琳披伤蓝青色的狐裘,在手炉里添了炭火。

    陈格格和海格格的位份不高,,又不如苏格格她们那般得宠,所得的物用都不多。

    福晋赏了缎子和棉花给她们做了冬衣,但在这样的寒冬,都还是冻得指尖通红。

    玥琳体谅她们不易,又让青楸给她们二人取了两个手炉。

    走到福晋的正院也是两刻钟,待她们一行人到正院时,只有黄格格和金格格到了。

    再过半晌高侧福晋也到了,才一同向福晋请安。

    富察格格卧病在床,苏格格也没来。

    高侧福晋神色憔悴,向福晋告说苏格格昨夜动了胎气,已喝了药安稳下来了。昨晚王爷就歇在高侧福晋院里,就直接唤府医进来给苏格格保胎。

    苏格格是高侧福晋院里的格格,想来高侧福晋也是一晚上未得安睡。

    而苏格格会突然动了胎气,却说是因为雪后廊下地滑,她差点摔倒的缘故。

    弘历已是发落了院里扫雪的使女,只是思量到福晋正为富察格格的病情忧心,只让高舒窈在请安时向福晋禀明了。

    请安后,福晋让格格们都散了,留下玥琳和高舒窈。

    玥琳和高舒窈对视了一眼;玥琳知道此次福晋留她们下来所为何事,而高舒窈想来也已猜到缘由。

    “两位妹妹坐吧。”福晋让黎若给她们还了温茶,才说起道,“如今年关将至,府上诸事都不少。”

    玥琳记得前世也有这样的事情,她刚进府那年,高舒窈也是这年刚从格格被册封为侧福晋。

    年关将至时,福晋就让她和高舒窈帮忙处理府上事务,还有各家各府的礼节之事;高舒窈从前也曾跟在福晋身边学着管事,玥琳出阁前也跟着额娘学过管家之事,倒也未出差错。

    福晋吩咐下来,玥琳和高舒窈也就应下。

    从正院出来,高舒窈似乎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然后回头含笑同玥琳道:“玥琳妹妹可要与我一同去看望一下苏格格?”

    苏格格是高舒窈院里的,她这番相邀也便有了另一层意思。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玥琳莞尔相应。

    同高舒窈一道去到她院里,庭下的四季青挂着翠,染着霜。

    许是因为昨晚弘历发落了扫侍使女之故,如今地上的落雪都被扫得干干净净,光滑的鹅卵石铺在路上。

    “姐姐,听说苏格格是因为差点滑倒,才致使动了胎气?”玥琳向高舒窈打听起缘故。

    提起此事,高舒窈就满腹怨意:“苏格格为人是本分,可比你院里的陈格格还不如。自被府医断出有了身子,听说先前富察格格便是因为二格格个头大,生产时伤了身子不得好;福晋嘱咐她要时时走动,她便日日风雪无阻,这般大雪天还出来走动。纵是下边的人偷懒,也是苏格格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苏格格又是她院里的人,若这胎有个好歹,高舒窈也担心王爷和福晋会降罪。

    听她这般说起,玥琳思量着苏格格那温软的性子,倒也确是如此。

    但在她们看来性子温软的苏格格,在乾隆看来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苏氏性情温婉且貌美娴静,兼有高舒窈和陈云缨的好处,正是乾隆最喜欢的一类女子。

    入宫后苏格格又诞下了六阿哥永瑢和四格格和嘉公主。

    “苏格格毕竟是初次妊娠,不免担忧焦虑,也是常有之事。”玥琳倒很理解苏格格的想法。

    前世她初次有孕时便已三十有二,也是时常忧心着。

    乾隆的子嗣不算多,顺利长大的阿哥格格更是少。她的小十三永璟和五公主都是年幼夭折。

    玥琳的思绪已是有些恍惚,同高舒窈说着话朝苏格格所居的东阁过去。

    走到廊下窗边,正听见金格格和苏格格的声音从屋里传出。

    金格格似在劝慰着苏格格:“你也要顾惜着自己的身子。待到来日顺遂诞下孩子,勿论是阿哥格格,你日后都算是有了依靠。可若你身子坏了,便是生下了阿哥,难不成你要让阿哥去认旁人做额娘?这没有亲额娘的孩子,最是可怜的。若是让旁人做了便宜额娘还好,只怕阿哥也不能平安顺遂。焉不见前朝多少伤心事!姐姐难道不知吗?”

    金格格这话虽是不中听,却也是最在理的。

    苏格格声音惶然不安:“阿薇,你是不知。自我有孕后,就总想起富察姐姐怀着二格格的模样,又想起二格格夭折时,富察姐姐抱着二格格哭得晕过去了。我怕不能将他平平安安地生下来,更怕他不能好好长大;就像福晋的大格格,还有富察姐姐的二格格一样。”

    她低低抽噎着,就被金格格拉着劝说:“那两位阿哥和三格格不还是好好长到现在。”

    玥琳才想起早在王府时,金格格和苏格格因为同住一院而关系亲密。

    她们倒算是顺遂,金格格养大了三个阿哥,苏格格膝下也有两子一女;生前位极贵妃,死后追封皇贵妃,也算是生荣死哀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