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暗中谋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赵士程曾经和舟儿讨论过辽帝这个人。

 他当年因为父亲在宫斗中失败,一直被养在外地,受尽了欺负,还多次有生命之危。

 所以,他并没有受过太多应有的皇子教育,因为在那之前,朝中最大的声调就是把他的皇叔耶律淳立为下一任国君……毕竟这也算是当年辽道宗对皇室的妥协。

 只是道宗年老之后,终于想起儿子的好,再看独独一个孙儿十分可怜,于是踌躇许久,终究还是让自己的血脉继承了王位。

 但常年的危机生活没有给天祚帝带来太多的成长,只是滋长了他心中对于他人的不信任,论远程微操,他的技术不比宋国弱,只是辽军还勉强残留着一点游牧民族的野性,远方的要求能不听就听,如此下来,才能勉强在金国面前抗上十来年。

 等到大宋时,金国便摧枯拉朽,两年就把一个巨大的王朝送走了。

 因此,天祚帝的带兵才能,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从金人起兵以来,他也不负众望连连战败,只要是他亲自领兵的战役,就没有胜过一次。

 但这老实说,这事也不能全怪辽帝,毕竟金军正在崛起时期,军纪深严,赏罚分明,每破一城,上层自己吃肉,底层将士亦有汤可喝,一旦立下战功,不但能升官,还升的很快。

 如此一来,自然激发了军中士气。哪怕敌众我寡,在战事之中金人依然可以维持阵型,辽军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辽国的宗室贵族的阶层早已固化。这些士卒大多是牧民农奴,便是赢了也没什么好处,功劳也多被上层占去。

 这种情况下士兵的战斗意志自然要打个折扣了。毕竟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义务去保护那些权贵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某种情况下对宋军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只是当兵混口饭吃,这口饭还经常被克扣。

 有这种为国捐躯概念的更多是宋军将领,于是靖康之乱中便出现了宋军将领死战不退,但士兵却跑光了的尴尬局面。

 在与舟儿最近的信中,赵士程便又多次与他论起军队建设的问题,军卒都是人,光画大饼是不够的,该给的都要给。

 舟儿自然也回信保证,这点小事他都做不好话,早就回家带孩子了,留下是给师父丢脸。

 同时,他还提出一件让他厌烦的事情,最近撒鸾的弟弟晋王不是来辽东了么,两兄弟最近关系亲密,晋王倒没那么直白,他手下的几个将领每天都在的机会和他套近乎,弄得他不胜其烦。

 那晋王倒也有点自知之名,并没有一见面就要收服他的意思,而是在城中领了个差事,说是向他学习治理地方的能力,还要拜他为师。

 他几番拒绝,但在撒鸾大力支持下,他不好推拒,便收做了记名弟子,和你大哥的儿子都跟在我身边办事。

 但不管有多少皇子当我的徒弟,我永远都是师父的弟子,我是宋人!请师父放心……

 赵士程便回信安慰,表示这是当然,你在诸弟子□□劳最大,谁也越不过去,有你这样徒弟,是我的运气!

 于是两人就这样来来回回地互表信任几次后,辽国皇帝的大军终于收复上京,直抵泰州,只要再行几百里,便是黄龙府了。

 自从金人六年前占据了黄龙府这处离他们部族最近的大城,黄龙府便成为金国都城会宁府外最大的城池,无数牛马与奴隶在此交易,加上有河道可以直入辽河,这里便更加繁华,许多女真贵族都迁居于此,不愿回那苦寒的会宁府。

 所以,这里绝对不容有失。

 于是,无论赵世程如何看不起辽国皇帝,在辽军攻打泰州,金人退守黄龙府后。压力便给到了金国这边。

 金国境内精锐全在辽东围攻。如果就此退去,那将近半年的围困便宣告失败,这半年的粮草损失和对士气的打击,都成了纯成本,无法在辽东的城池中找补回来,但若不退,他们的部族亲人都在老家。

 那里兵力空虚,指望他们长时间守住不现实。

 不过完颜阿骨打毕竟是一代雄主,在仔细斟酌之后,便毅然下令回师黄龙府。

 甚至在他看来,辽帝来攻这是一件大好事情,这几年来,辽帝就像兔子一样能跑,从东京到中京,再从上京到西京,腿都追断了,还是找不到辽帝的人。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与辽国皇帝决战,那么达到的效果将远远胜过辽阳这一隅之地。

 完颜阿骨打的威望在金军中无人可比,他的想法一出,当然是全军上下拥护,辽国皇帝一失,辽阳之地怕是也要立刻降服了,万不可因为小失大,所以这次遇到一点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