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历史的车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辽国上下不是没有想要维持大辽国祚的人,对于耶律淳来说,他才是最想让辽国存续下去的人。

 若他还能再撑上几年,他不但不可能想着与宋合并,反而会对朝中有此行此心的人强力镇压。

 然而,他要死了。

 回首四顾,这天下,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大任的人。

 也正是因此,他才会有这个想法,至少,为耶律家保存一条血脉,拥有一份祭祀,就已经是他最后的奢求了。

 他也不会直接与大宋谈判,他的身体,已经等不了那么久。

 他只需要在死之前,于众多朝臣面前,提出若事不可为,那便将这幽云之地,托于大宋,而大辽王脉,也由大宋护持,至于朝臣们,他们会自己寻找出路。

 如此,他们便不会再有负担,至于事后如何,耶律淳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道宗皇帝那次内乱,对朝廷的伤害太大,不但当时的太子耶律浚身死,同时清洗的王族权贵太多,不但让宗室离心,边疆叛离,新的一代猛将也根本没能成长起来。

 耶律大石算是其中翘楚,但他到底太年轻了,没有时间积累足够的威望,这江山,等不到他了。

 耶律淳又吐了一口气,却感觉精神振奋起来,原本软弱无力的身体,竟然又有了几分力气。

 他心有明悟,让人将朝中重臣请来。

 这并不难,如今燕京之地狭小,几乎没有出门在外的,差不多一个时辰里,朝中大臣几乎全数到场。

 撑着最后一口气,耶律淳首先是在众大臣的见证下,遥立晋王耶律敖卢斡为下一任皇帝??至于这位还在辽东的晋王要不要过来继位,其实也没人在乎。

 因为晋王才刚刚二十,尚且年幼,由他的嫡妻萧德妃摄政,要丞相张琳等护皇太后萧德妃主持大局。

 这意思大家都懂,也没有什么人反对。

 然后便是正戏,耶律淳下发召书,将朔州、平州、辽东等不归他们治下和已经被金军攻占的州县全数割让给大宋,只求永结两国之好??这是指山卖磨,如今的辽国诸臣早就不指望把这些土地夺回来了,这割起来一点都不带心疼的,相反,朔州等地给了宋国,能极大减轻雁门关等地的压力,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一些时日。

 有这些好处,大家当然都赞成。

 耶律淳最后还表示,若事不可为,可将幽云之地也给大宋,但这是一份遗诏,是将来帮你们背锅用的,你们要什么时候拿出来,大可一起商量。

 掌印官和书吏将这些话写下,在众人的见证下,这些召书有着绝对的效力。

 交代完这些事,耶律淳已然不支,让诸臣退下,留下妻子。

 “早些将萧哥和阿撒送走吧,”耶律淳用最后力气交代,“不去大宋,去辽东,那陈留守是个好人,会护着你的。给萧哥找个好丈夫,不要再凶阿撒的妻儿,当个好婆婆……”

 萧普贤女眸中泪水落下“这些我都记着,那我呢,你不交代什么吗?”

 最后的相视,耶律淳看着妻子的那憔悴的眉眼,轻轻勾起唇角“不用啊,你可是当年草原上,不输天下英豪的姚哥娘子啊……”

 他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至不可闻。

 ……

 同一时间,东京的赵士程正在和群臣商量岢岚军调动的事宜。

 大宋在边境有大量军州,但大多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光是河东路的岢岚军那几千人是不可能帮着驻防好朔州边境的,更让赵士程心凡的事情是,朝廷诸臣对于连辽抗金一事,反对声浪巨大。

 主要原因当然是大宋宗室还在辽东,以谏官杨时为首,他们上书认为,若未将这些大宋宗室发放回来,便证明辽国没有诚意,若这样还派兵援助,实在会让大宋面上无光,所以坚决反对。

 更别说用那些宗室的安危说事了,大宋总不能一直被拿捏,以前您派个一千人意思一下,咱们也就当没看见了,可如今要调动数万大军救辽国,这不是闹么?
 这个言论非常有市场,虽然很多人也觉得金军崛起对大宋不是什么好事,但金军毕竟远在天边,而助辽是实打实地要出钱出人出粮啊!

 如果是奸臣,赵士程当然会对这种人随便处理掉,但问题是,这些人他们不是奸臣,比如杨时,当地方官时,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被提拔到台谏之后,就是一个敢大胆谏言的臣子。

 这样的人不管是杀还是调走,都不合适。

 但赵士程可不惯着这些喜欢固守规矩的理学士子们,当场便似笑非笑地怼了回去“哦,杨卿是迎回那位在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