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八章 海上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以不到万不得已,步六达诸部不会在黑山贸易场做交易?”    
      
     “那是自然。”顾白衣浅浅一笑,道:“步六达的靠山就是辽东军,而且他们还指望着以辽东军为靠山一统漠东,自然不会轻易得罪辽东军。”    
      
     秦逍道:“榆关那边已经切断了阜城的货物供应。利润最高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货物都需要从关内供应,没有这些物资,阜城那边很快就会完蛋。步六达人就算与辽东军关系密切,总不会以高价从其他诸部收购这些货物,迟早还是会跑到黑山来。”    
      
     “你以为只靠榆关,就能切断阜城的货物供应?”顾白衣淡淡一笑:“你相不相信,就算榆关不让一匹丝绸运往阜城,阜城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货物供应。只要阜成有货物,步六达自然不会与黑山这边贸易,漠东其他诸部,包括贺骨诸部在内,也不敢完全倒向这边,他们还是会在两边同时进行交易,两不得罪。”    
      
     秦逍诧异道:“难道货物会飞?”    
      
     “你还真说对了。”顾白衣笑道:“运往阜城的物资确实会飞,他们会在海上飞!”    
      
     秦逍闻言,身体一震,立时明白过来。    
      
     榆关切断的只是陆路商道,但海上的商道龙锐军却无能为力。    
      
     秦逍虽然对江南商贾有恩,但却绝无可能控制江南的商贸。    
      
     东北是大唐的疆域,东北的货商与江南商贾也是长期保持着贸易关系,同为大唐的商贾,秦逍当然无法阻止江南商贾与东北货商之间的往来贸易。    
      
     而且东北的商人遍布大唐各州,即使秦逍有通天之能,让江南不再供应东北货商物资,但江南主要的货物是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资依然可以从大唐其他各州采买。    
      
     秦逍知道,江南的杭州湾是大唐最大的贸易码头,每天在杭州湾往来的商船不计其数。    
      
     除了杭州湾,青州也有海运码头,东北货商只要将货物运输到杭州湾或者青州码头,都可以从海陆将货物运往辽东长生港。    
      
     长生港是东北最大的码头,位于辽东郡的海岸,抵达长生港,便可以再转为陆路直接将货物运往阜城贸易场。    
      
     秦逍先前还真没有考虑海路,只以为在榆关切断阜城的贸易线,阜城便无货可卖。    
      
     此时顾白衣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辽东长生港既是贸易海港,也是辽东水军的驻兵之地。”顾白衣看着秦逍问道:“将军对辽东水军可有了解?”    
      
     秦逍苦笑道:“如果不是大哥提起来,我都不知道辽东还有水军。”    
      
     “辽东水军的规模不大。”顾白衣道:“当年武宗皇帝征伐渤海,水陆并进,辽东水军就是在那时候设立。不过水军耗资巨大,每年保养战船就是一大笔花销。渤海被武宗皇帝一分为五,内斗不息,无力窥伺大唐,那时候对大唐的威胁也不大,所以辽东水师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朝廷为了缩减军费,对辽东水师进行了裁撤,保留了部分水师,只是为了保障海上的安全。”    
      
     秦逍道:“他们现在有多少战船?”    
      
     “辽东水师的规模一减再减,最虚弱的时候,加起来也不过四五艘普通战船,水军不到千人。”顾白衣道:“渊盖建一统渤海之后,辽东军虽然意识到要增强水军,但似乎又觉得渤海人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辽东水军实力孱弱,水师将领在辽东军内部人微言轻,一直都无法争取到更多的军费。虽然几年前增加了两条新的战船,但战力极弱,如今辽东军加起来共有两艘大型转船,五艘中型战船,不过其中有几条年头太久,甚至不敢出远海,能够真正有一战之力的也就四条船。”    
      
     秦逍赞叹道:“大哥果然是运筹帷幄,对他们的情况了若指掌。”    
      
     “现在辽东水军有编制的官兵一共是一千四百人,水军统领是周烈,纯正的辽东军出身。”顾白衣平静道:“此人擅长水战,算是辽东军中能力出众之辈,不过此人的性情十分孤僻,与辽东军中其他将领关系不睦,一直是遭受排挤。只不过他是辽东军中为数不多能统领水军的人,再加上水军势力孱弱,所以他在水军统领的位置上很待了一些年头。”    
      
     秦逍自然知道顾白衣介绍辽东水军的目的,道:“大哥,你是说切断陆上商道之后,阜城贸易场会改为海路,而且很可能会得到辽东水师的保护?”    
      
     “不错。”顾白衣微笑道:“所以我才说,切断陆路,根本无法真正掐死阜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