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汉的新篇章(大结局)(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但仍然保留军权和开府之权,并且时常出征各方,平定叛乱,剿灭异族,稳定地方。四年时间,诸葛亮亲临江东治理江东,安抚江东豪族,大乱曾经的势力,迁徙,迁入,平衡,拉拢甚至是剿灭。
将这混乱的江东再次竖立赶紧,并且趁机将大量的山越之民再次迁徙而出,融入到整个江东的境内成为了大汉的良顺百姓。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诸葛亮再次兵临会稽,步步为营,边打边治理,一步步收回会稽的同时并且将会稽境内的百姓和山越一同收服。
以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的姿态,将孙吴势力彻底逼入绝境之中,最终在建兴九年将其彻底剿灭。
建兴十年,诸葛亮平定交州叛乱,重新划分田地,并在交州开始设立学堂,教化百姓。
三年时间,亲自主持交州民生,设立学堂三百五十余处,其中孙氏学堂便有足足九十七座...
其先生,多是自称出自乾公门下。
建兴十四年,大汉老臣几乎死伤殆尽,但新生的势力也慢慢崛起。
王昶带兵攻打扶余大胜而还,邓艾姜维也成为了可以坐镇一方甚至威名远扬的大汉神将。
诸葛亮名义上的弟子王濬更是平定辽东叛乱,征讨三韩大胜而还。
牵昭田豫先后病逝之后,姜维坐镇雍凉,力压雍凉羌氐势力,彻底打通西域,击败乌孙。
下西南屠烧当羌数万族人,攻入那青色之海,最终因水土不服而不得不撤兵回归。
但仍然设立大汉的青海都护府来镇守地方,保证羌胡不敢进犯。
并州北部,邓艾选择了与姜维截然不通的办法,他在并州一心耕种,那锄头差点都抡出来了火星子,生生在草原上开出来了“良田”十万顷。
一手农桑,一手放牧,虽然这“良田”不足以养活多少百姓,但是却可以扩建城池,让大汉的百姓不断进入并州北部。
同化那塞外的胡人,让其不至于一家独大,也不至于频频掀动叛乱,而让大汉无能为力...
建兴十九年,帮助刘禅终于稳定了所有问题的诸葛亮终于在做完了自己最后的一道工作之后,答应了也同样进入中年的刘禅曾经的请求。
他答应了刘禅,要亲自驾车,带着他去领略这天下的好风光,让他亲眼看一看这大汉的百姓。
那一夜,已经年过四旬的刘禅兴奋的像一个孩子,他催促着嫔妃收拾行囊,准备东西。
让禁军挑选人手不可太多,不可张扬。
甚至连要带那些医者都已经准备好了。
可另一边的诸葛亮,回到了那阔别了多年,已经彻底空荡荡的丞相府第之中却是变得格外沉默。
这么多年他为了大汉东奔西走,可谓是劳心劳力半点不曾停歇。
他的妻子在数年前亲自带大了孩子,并且看着他在兄长诸葛乔的带领下逐渐成长的颇为出色之后也放心的撒手人寰。
此时诸葛乔已经成为了九卿之中的卫尉,他的儿子诸葛瞻也成为了侍中陪伴在刘禅的身边。
甚至就连他的孙子诸葛攀都已经在大汉颇有才名了。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美好,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未来,也都和他一样,是一个忙碌到不肯着家的性子...
诸葛亮素来勤俭,家中不肯增设仆从,自从黄月英去世之中那庭院更是没有人照料。
若非是诸葛乔日日派人前来打扫的话,恐怕这庭院都要荒凉了。
再一次回到了空荡荡的家宅之中,诸葛亮看着周围的一切,看着那已经挂在了头顶的明月。
这一刻的诸葛亮,却是怎么也不想踏入那卧室的房门。
就在这庭院之中,坐在了那石凳胡床之上,十分劳累的依靠着圆柱享受着那片刻的安静。
“孔明,这么多年...真的辛苦你了。”
恍恍惚惚之间,诸葛亮仿佛再次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睁开那已经迷蒙的双眼,他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周围。
但目之所及,却只有冷寂空荡。
在这一刻,他似乎是心有所悟一般,嘴角挂上了许久未曾出现的笑容。
“是啊....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