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顾准进城后并未着急着找地方落脚,而是随便找个摊子要了一碗面,吸里呼噜地将那碗面下了肚,端起碗来将面汤喝得见底,放下碗筷后,抬起手背抹了抹嘴。

    她歇了一歇,才向摊主问道:“请问老先生,唐维周先生府怎么走?”

    摊主是个白发苍苍地老头子,人看起来已经七十多岁了,衣衫破旧,腰上紧紧地系着黑色腰带,衬得整个人松松垮垮的。他正拿抹布收拾着桌子,听见问话,头都懒得回,只抬手指了指北边,道:“洛云寺街白马巷。”

    顾准起身向他揖礼道谢,留了两枚铜板在桌上,便起身往洛云寺去。

    平京城四四方方的,一共十二道城门,顾准从城南西边的顺天门进来,穿过了顺天门大街,来到了宽阔的御街上,御街以平整的青石铺路,路面十分宽阔,街道两侧的房屋鳞次栉比,御街中央更是辇毂繁华。

    若是自高处俯观平京,便可知这四方城由横向的滨河与纵向的御街分为四个部分,禁宫便在御街的最北端,半座宫城都在北边的山上,俯视着满城的人烟繁华鼎盛。滨河和御街交会于观桥,从观桥往北,御街的东侧即为洛云寺。

    顾准顺着御街很容易就找到了洛云寺,再一打听便找到了白马巷,巷子里第一家便是唐府。

    顾准踌躇了一下,才走上前去叩门,她站在门前静待,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不久后便有脚步声隐约传来,朱红色的大门吱呀一开,里面探出一颗头来。

    顾准连忙向开门的家奴揖道:“小生顾准,从蜀州青城县来,想拜会唐先生,烦请小哥通报一声。”

    家奴见顾准一身半旧衣衫,以为又是一个仰慕自家老爷的穷酸儒生,若是按照往常,还可以替她通传一声,可如今会试在即,各位才名远扬的大人都在避嫌,不再接见前来拜谒的书生,唐维周是今年春闱的出题人,更应避嫌,前几日就已闭门谢客。

    家奴还是客气地说道:“我家府中已经闭门谢客数日了。先生若有事,不妨春闱之后再来。”

    顾准虽已料到,但还想再试一次,便道:“我是梅溪书院的学生,家师是乔鹤南,请求小哥代为劳步通传。”

    家奴见她不依不饶,当即便冷了脸,“你这人怎么说不通呢,我家老爷吩咐了不见客,而且他今天一早就进宫去了,现下不在家。”

    顾准略一思忖,道:“既是大人吩咐了不见客,那就劳请小哥帮我传一封书信给他,明日下午我再来贵府拜谒。”说完不等家奴反应,顾准便打开包袱,拿出笔墨纸砚,沾着地上未干雨水磨墨,趴在墙上写了一幅字,晾干了才递给家奴,躬身请求他一定送到唐维周手上,便收拾东西走了。

    家奴低头看看手里的纸,又抬起头来看看顾准的背影,连身后多了个人都不知道。

    唐观正从里面出来,见常寿傻呆呆地拿着一张纸站在门口,便随口问道:“你在此处做什么?”

    常寿正看得出神,冷不丁被他从背后这么一吓,差点便把手里的纸扔出去,这倒引起了唐观的兴趣,一边随手抽走常寿手里的那张纸,一边问道:“问你大清早站在门口做什么,这么心虚,做贼么?”

    常寿知道自家公子在大理寺犯人审多了,回到家里来跟谁说话都是一副讯问的语气,为此没少挨夫人批,但见唐观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不由得紧张地吞咽了一下,才老实答道:“方才有个人来找老爷,我说老爷不见客,他就当场写了这张纸,叫我转交给老爷。”

    唐观凝神细看手里那张纸,写的是《兰时帖》,一共十六个字,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行云流水,看墨迹像是刚刚晾干的。他略一怔忡,什么样的人能随手一写便能把《兰时帖》的韵味写出五六分,便抬起头来正视常寿,问道:“知道他是什么人么?”

    常寿被他猛然一盯,吓得双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心里暗暗叫苦不迭,面上仍然恭敬答话道:“小的也不知道啊,他自家只说叫顾准,是蜀州青城县人,是梅溪书院的学生,老师是乔鹤南。”

    唐观闻言,喃喃道:“梅溪书院的学生,老师是乔鹤南?”

    常寿立马附和,点头如捣蒜。

    唐观略一思忖,将那张纸还给常寿,嘱咐他收好,等晚间唐维周回家时交给他。

    常寿将纸折了一折,放进衣襟前胸收好,见唐观正欲出门,便套近乎同他拉家常,问道:“公子今日不上早朝么?”

    唐观瞥了他一眼,道:“明日才是上朝日。”

    景宁帝三天上一次朝,平日里的惯常事宜由各府衙门便宜从权,自行处理,大事便可向内阁禀报,待上朝日再提出朝议。

    早朝卯时开始,上朝日当天一般要比平常早出门一个时辰,常寿作为门房,这个应该很清楚才是,于是他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赔笑道:“瞧我这记性,老爷今日一早就出门了,我还以为今日上朝呢。”见唐观不搭理他,又讨好地问道:“公子这么早就去府衙,不在家里用早饭了么?”

    唐观一面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